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据要素确权需“分而治之”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数据要素确权需“分而治之”

来源:科技日报2022-07-25 10:03

  作者:蒋佳妮(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在数字经济领域,完善的数据产权制度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前提,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保障。为此,亟须从法律层面明确数据权属,构建中国特色数据产权制度。

  如今,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凸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增列“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确立数据要素的市场地位。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要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在数字经济领域,完善的数据产权制度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前提,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保障。为此,亟须从法律层面明确数据权属,构建中国特色数据产权制度。

  搭建以数据使用权为核心的产权制度体系

  数据的外生性特点,决定了当数据逐渐赋能传统交易时,只有被安全有序的开放流通,才能充分兑现其经济价值。同时,数字经济对交易时效性的追求,也促使数据产权制度的构建应当更加重视其使用、收益效能的发挥。因此,有必要针对各类数据的特性赋予不同主体对原始性数据的管理权或者所有权,在此基础上,要求这些数据的管理者或者所有者有义务授权其他主体使用数据,从而保障其他主体能通过原始数据权利人的授权获得使用权与一定收益权。

  这种权能分离、以使用权为核心的数据产权制度体系有几个好处。其一,数据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有利于保护相关主体的数据权益,维护数据安全。其二,将传统所有权中使用、收益两项权能单独分离出去,建构相对独立的数据使用权和数据收益权,这样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其三,权利进一步细化保护,回应了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分工更加细化的时代要求。当然,实践中这种产权制度的有效落实,应当充分发挥合同机制的作用,原则上允许平等主体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使权利,但涉及到个人利益、商业秘密以及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相应合同款项,则应严格遵守国家法中的相关规定。

  形成数据分类分级确权的制度设计

  数据复杂多样且差异性较大,相应的制度设计需具有针对性,赋予不同主体相应的权利义务。

  其一,公共数据。由于内容涉及群体性利益,具有社会公共性,因此对这类数据不能简单套用私法上的所有权理论。出于平衡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应当赋予行政主体和社会自治组织数据管理权,并使其代表一般公众管理这部分公共数据。基于公共数据涉及群体性利益的大小以及影响范围不同,对该类数据进行分类管理。

  其二,企业数据。该数据是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数据,典型的就是平台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相关数据。这类数据由企业创造,包含着企业的知识产权与商业秘密等敏感信息,基于“谁投入,谁受益”的基本法理,这部分数据的所有权应当归属于创造它的企业。但这种权利不能滥用,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利益和他人合法权利。应当依据所涉内容与企业经营状况的关联度大小对数据进行分级。与企业经营发展关联度越高,则相关企业数据越敏感,越应当受到严格保护。

  其三,个人数据。由于个人数据具有很强的人身依附性,故个人数据权利应着重体现对数据的控制力,制度设计的重点应当放在如何合理有效地实现个人对数据的知情同意方面。

  健全数据权益法律保障机制

  推动数据产权制度的有效落实与完善,还应当构建相应的保障机制。具体而言,应当积极构建正向引导性的实体法规范与谦抑且高效的程序法规范相结合的法律保障机制。

  一方面,从实体性法律规范的角度出发,搭建类型化的数据权益保护机制。对于公共数据,要强化行政法领域公共数据开放、信息公开等制度的设计与衔接,明确私主体申请获得公共数据和参与公开监督的权利。对于企业数据,在坚持公司自治的基础上应当重点关注竞争法律制度的有效跟进,维护合法高效的数字经济市场秩序,防止数据权利的滥用引发整体竞争秩序混乱。完善相应的授权使用合同机制,注重运用敏感信息的强行保密义务。对于个人数据,应当在民事一般法的范围内依个人数据敏感程度进行层次化的权益保护,并适当改进相关侵权行为的认定与评价规则,从正反两方面构建个人数据权益的民事法规范。

  另一方面,相应的程序性规范应当体现谦抑且高效的原则。对于企业和个人数据权益保护,应当重点关注被侵权人提起民事诉讼或仲裁的程序性权利。基于实践中不同诉讼主体实力悬殊的问题,应当在举证责任分配等方面上加强对弱势一方的制度性倾斜。对于公共数据领域的权益保护,被侵权人仍可以在现有行政性程序体系框架内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对于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侵犯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及个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当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来保障受害人的数据权益。

  

[ 责编:王晓秋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