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汪菲(嘉兴学院经济学院经济系主任);孙庆刚(嘉兴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
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关键指标,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工作,2021年出台《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对相关工作提供了顶层设计与行动指南。此次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开幕式上,以“数字赋能,全民共享”为主题的2022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正式启动,推动全民共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
当前全民数字素质与技能各项行动正在有序推进,成果不断显现。不过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时代的“马太效应”日益突出,数字鸿沟现象凸显。我国强调数字素质与技能的“全民性”,就是要化解数字鸿沟问题,探索出一条普适普惠、共建共享、全域全体的数字化道路。
当前我国数字鸿沟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同群体间的数字鸿沟。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是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困难群体。我国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4.2%。同时全国有8500多万残疾人,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等因素,残疾仍可能会多发高发。这部分人中的大部分面对突飞猛进的数字技术、眼花缭乱的数字工具、目不暇接的应用场景,存在不想参与、不敢参与、不会参与的现实困难,无法充分享受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便捷、高效的数字生活。
二是不同区域间的数字鸿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是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困难区域。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浙江、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天津、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区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10名,前8名都位于东部地区。区域间的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有多方面,第一是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数字基础设施特别是数字公共服务投入较低;第二是地方企业动力不足,受限于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人才供给不足,企业通过数字化变革实现效益提升意愿不强;第三是地方居民兴趣不高,囿于收入差距和教育差距,对数字消费和数字应用积极性不高。
三是城乡间的数字鸿沟。城乡经济发展社会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是全面提升居民数字素养和技能的难点地区。截至2021年6月,我国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78.3%,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2%,农村地区比城镇地区低19.1个百分点。城乡间在使用互联网的深度和广度上差异也较为明显,据调查,城镇未成年网民使用搜索引擎、社交网站、新闻、购物等社会属性较强的应用比例明显较高,而农村未成年网民则更偏好于使用短视频、动画或漫画等休闲娱乐应用。
针对上述三种不同类型的数字鸿沟,迫切需要分类施策、重点发力,破解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的难点堵点。
一要开展特殊群体数字帮扶行动,提升全民畅享高品质数字生活能力。围绕不同场景,针对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者等特殊群体,加快构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数据资源供给体系。充分保障老年人在数字社会中的正常权益,在出行、就医、就餐、购物等高频生活服务场景中适度保留人工服务渠道;部署开展数字助老行动,推动数字产品和服务适老化改造,鼓励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特点的硬件产品和软件应用,依托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丰富老年人数字技能培训形式和内容,推动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数字助残行动方面,《纲要》提出要加快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扩大信息无障碍产品供给,设计开发更多残疾人友好型数字设施和应用,加快互联网网站与互联网应用无障碍改造,组织改造水平测评,不断完善信息无障碍规范与标准体系。依托残疾人服务机构、社区公共文化场所等,提供数字工具租借或共享计划,推动全社会二手手机、电脑回收及捐赠计划,减轻低收入者、残疾人的经济负担压力,让数字应用和服务为残疾人生活、就业、学习等增加便利。
二要开展欠发达地区数字援助行动,激发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活力。选取数字化建设较为滞后区域,通过发行数字行动专项债、数字建设专项资金等方式,充实欠发达地区数字化转型财政资金池,推动面向经济薄弱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能培训,让更多人公平享受数字化发展成果。引导当地龙头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对提供数字素养普及服务或数字技能提升行动的社会组织进行激励,比如减免税收或提供专项补贴。此外,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课堂和公共文化场所国民素养提升主战场的作用,完善信息素养课程和相关资源配套建设,建设国家级数字素养和技能培训资源库,开展资源开放共享行动。
三要开展农村地区数字赋农行动,助推我国城乡数字素养同步提高。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在电信基础设施之外,通过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联合数字生态圈企业,广泛开展数字县城、数字乡村建设。积极开发与农村居民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本地内容,以此提高他们的数字素养和技能,如将教育、医疗、农技、农贸、政务服务等通过信息平台延伸至乡村,切实提升乡村数字化生活便利;利用农村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场馆,常态化开展数字素养教育和数字技能公益培训,以数字知识共享和数字技能的提升为抓手,助力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