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数字经济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数字经济助力东北全面振兴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09-02 10:03

  作者 :仝联勃(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孙悦(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2022年8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辽宁省锦州、沈阳等地考察调研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战略,我们对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一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东北振兴战略,对支持东北地区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全面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其中,创新一直是东北振兴的关键“药方”。

  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年)》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占GDP比重达到39.8%。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撑,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而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因此,在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国内国际形势的驱动下,作为“后工业时代”主要经济形式,数字经济要进一步凭借自身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成为推动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

  一、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助推东北地区经济乘风起势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部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就是要以更加安全、可控、富有弹性韧性的经济体系,来解决深层次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生产要素良性顺畅的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因此,在中国经济的新发展阶段,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离不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东北地区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潜力提升地区,其开展数字经济建设的关键在于原有技术的创新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依靠平台技术的发展搭载产业互联网作为支撑,有机地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并根据地区优势产业,分别将数字经济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进行多层次多频率的渗透,逐步提升东北地区商业经营的基础构建,促进其地区经济的数字化与现代化程度,从而营造良好的市场与就业环境,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

  具体来看,可利用的数字经济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是数字经济具有对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的作用。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粮食产区和老工业基地,其传统产业发展具有深厚底蕴与优势,在保持原有产业优势基础上,可利用产业互联网模式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创新产品设计与营销理念,解决原有产业结构单一、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二是数字经济有利于产业多样性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将全球市场实时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分析国内外市场预期,前瞻产业风口,布局蓝海市场,打造东北名片;三是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协调发展,解决发展和收入不平衡的问题。可以说,数字经济的出现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壁垒,解决了两个矛盾——偏远地区物资匮乏且物价高和偏远地区原材料价格低且销售困难,有利于畅通国内经济循环;四是数字经济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更深层的动力和更具有空间的环境。数字经济模式下有效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物资消耗与浪费。

  二、聚焦“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数字经济助力东北高质量发展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抢抓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补齐短板,重塑优势,实现经济新一轮振兴,对于东北地区而言,显得尤为迫切。必须审时度势分析国际形势与市场动态,加速智慧城市与数字政府建设,精准定位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突破口,用数字化转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一)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利用数字经济特点,有机结合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东北地区作为重要粮食产区和老工业基地,其农业和工业资源是得天独厚的。结合东北地区传统产业优势,要通过数字技术的渗透,大力推动现代化农业与畜牧业发展,提高产能效率与产品品质,打造优质粮食供应基地和工业产品输出基地;通过建设现代化农场,搭建智能化种植业和畜牧业网络,建立平台交易体系,引入互联网金融普惠,给予新农业全面支撑。并利用平台技术,将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生产和营销模式相结合,分析数据含义,掌握市场趋势,给出市场预期,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各类生产要素产出与利用效率,打破原生壁垒,构建数字经济引领下的全新业态。同时通过工业产出智能化网联化,将能源与钢铁产业、汽车与轨道客车产业、航空航天应用产业等主要工业产业进行创新升级,从而带动其他领域业态进行创新突破,最终打造新发展阶段的东北名片,真正推动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和较好较快可持续发展。

  (二)充分利用地缘资源,分析全球市场供需,结合数字技术发挥国内国际流通循环优势,开辟国际商贸新业态。

  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核心区域,既有边境省份又具有海陆口岸,影响范围可辐射远东和东亚等地区。加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及多地区不稳定因素,国际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出现了轻工业产品与农副食品的供应紧缺。而一直以来国际市场中的小商品出口贸易都是以江南沿海地区为主,通过港口海运出口全球。但如今的国际形势使得我国与邻国尤其俄罗斯贸易往来更加密切,这使得东北口岸往来贸易量稳步增长。对此为满足欧洲及东亚日常用品的需求,可将轻工业逐步布局东北地区,通过中欧国际铁路货运,以及边境口岸和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同时结合政策倾斜,针对东北自贸区和保税区实际情况给予多方面扶持,填补东北地区小商品制造和贸易的市场空白,逐步打造发货地即原产地的“东北制造”品牌效应,实现东北地区产业结构的多元优化。

  (三)利用数字经济优势,平衡地区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东北地区虽然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早,城市现代化建设也比较成熟,但是由于近些年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后续建设并没有保持原有水平与增速,同时也出现了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城乡居民收入不均衡的问题。而数字经济的发展恰恰能够打破时空的限制,有效缓解以上两个发展问题。首先来看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表面上看主要是因为物理空间阻隔了信息与产品的流通性,造成了越偏远落后的地区物资越匮乏物价越高的现象,同时这些地区的原材料价格相对较低,却销售相对困难,形成了不良循环。不过数字经济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时空壁垒,平台技术中生产要素都转变成了数据代码,时间与空间的阻隔再也无法阻挡信息的共享,使得这两种矛盾的影响逐渐削弱,从而使得数字经济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脱贫手段,成为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助力。

  (四)通过完善数字基础设施畅通经济循环,降低交易成本,推动绿色产业创新与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的出现虚弱了现实中信息获取难度,抵御了产业生产风险,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减少了实际物资的消耗与浪费。同时,数字经济有利于实现经济运营的循环无阻,高效匹配市场供需,实时掌握国际市场动态,引入国内国际物流体系,促进数据生产要素同现实经济价值的转化,保持国内外市场高水平动态平衡。但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与渗透,离不开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必须大力投入5G基站和大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将光纤电缆不断向村镇延伸,逐步实现全区域的网络覆盖,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民众得到数字经济的普惠。同时也让民众可以无视时空壁垒,在产业互联网中收集信息和自由交易,从而真正推动生产要素公平流动和运转,促进形成市场经济中产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的透明机制,进一步消除市场经济矛盾现象。

  数字经济作为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引擎和推进更好更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强劲动力,必将进一步推动本地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改造,激励新发展理念下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