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戴妍、刘斯琪(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教育在肇始缘起中的经世致用底色、在发展嬗变中的富民强国取向、在脱贫攻坚中的拔断穷根价值等,均彰显了其在共同富裕进程中突出的经济价值和民生属性。教育能够提升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的持续增长。总之,教育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与重要着力点。
以教化人厚植共同富裕人力资本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关键在于人力资本水平和个体发展能力的提升。教育不仅是形成人力资本的核心要素,更是提升人民脱贫致富可行能力的关键举措。通过优化育人链条、创新育人方式、完善育人内容,培养符合共同富裕要求的劳动者,充分释放人才红利,可为共同富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支撑,厚植共同富裕人力资本。
首先,优化育人链条,培育有共富技能的专业人才。优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连贯化、综合化育人链条,发挥各级各类教育育人优势,加强全生命周期培训,为共同富裕培育专业人才。一是大力发展高质量基础教育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确保满足劳动者脱贫致富基本教育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二是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劳动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与技能培训,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具备就业创业能力的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以增加劳动者收入,促进共同富裕。三是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培养时代所需人才,促使劳动者掌握更核心、更精密、更专业的技能,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培养共同富裕所需的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劳动者。
其次,完善育人内容,培育有共富热情的创新人才。一方面,增强育人内容的现实性。在专业课程和实践训练中增加有现实适应性的教学内容,使教育教学更好地对接科技创新前沿,培育具备创新能力、创新热情、创新意识的现代化人才,创造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科技、产品、产业等创新成果,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不竭的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增强育人内容的交叉性。通过建立学科专业动态管理系统,加大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校企合作等项目内容的学科跨度,增强教学内容领域学科交叉性,培养多元融合型创新人才,使劳动者更能适应共同富裕的多元现实要求,提高其参与共同富裕的能力和热情。
最后,创新育人方式,培育有共富意识的优质人才。创新育人方式能够有效缩短劳动者接受工作岗位培训、习得生产技能、熟悉新设备和掌握新技术的时间,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自信心与效能感,进而激发其共同富裕的积极性。通过探索依托网络空间和智能教室等数字教育资源、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科技的新型育人方式,智能组合课堂讲授、主题讲座、线上宣传、树立典型、现场观摩、实践培训等教育形式与手段,不断提升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与认知能力,使他们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濡染共富思路,具备共富意愿。
以教塑文筑牢共同富裕精神底蕴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有适度差距的全面富裕,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富裕。当前我国不少地区的物质生活已达相对富裕程度,但精神生活仍面临诸多困境,精神富裕相对滞后。因此,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增加精神文化资源等的供给,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夯实共同富裕文化根基、筑牢共同富裕精神底蕴,在达成共识、强化共生中推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全面共同富裕。
首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引领,提升人民精神文化境界以促进共同富裕。教育具有移风易俗、淳化社会风尚、转变消极落后思想观念等作用。通过教育教导人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将价值观念转化为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同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地将其贯穿至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引导人民自觉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抵制与批判恶俗、媚俗文化,不断丰富和充实精神文化生活,激发追求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热情,提升精神境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其次,加强精神文化资源、产品与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以助力共同富裕。教育文化事业具有选择、创造、共享精神文化资源、产品与服务的作用,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发动机与助推器。教育的发展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使人民具有积极的精神生活方式与富足的精神状态。因此,应不断加强精神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快精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精神文化资源配置,健全精神文化产品创作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创新精神文化公共服务体系与运行机制,完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机制,以教育文化事业为抓手培育有人民情怀的文化事业工作者,生产贴近人民的精神文化产品,开展适切的文化惠民活动,为人民提供高质量教育文化服务,助力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最后,开展精神文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筑牢人民精神文化高地以助益共同富裕。精神文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和担当,与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需求相契合。加强精神文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一是能够引领主流价值,宣传主流文化,充分发挥优秀文化陶冶人、引领人、造就人以及淳化社会风气的功能,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精神依归。二是能够引领人民正视野、明是非、辨正误,引导人民对各种富裕思潮进行理论分析、优劣剖析,澄清对共同富裕的模糊认识,指正消极脱贫致富的错误观点,帮助人民树立积极的共同富裕思想观念。三是能够提高人民的网络素养,严格把关庞杂隐匿的网络文化,遏制网络“喷子”、网络暴力、制造与传播有害虚假信息等行为,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以教强治夯实共同富裕机制保障
治国以教化为先,教育治理现代化不仅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途径。完善的教育机制是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为教育助推共同富裕提供重要基础与跃升支撑。通过健全教育长效保障机制和动态督导机制推动教育整体性发展,确保教育公平,构建现代化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促使教育以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和智力水平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充沛动力和有效支撑,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良好治理基础。
一方面,健全教育长效保障机制,以教育发展为抓手促进共同富裕。教育不仅是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收入提高的关键,教育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健全教育长效保障机制能推动教育长期稳定有序发展,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提高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适切度,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不竭动力。一要健全教育政策保障机制。健全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政策、宏观教育管理政策、校企协同育人政策等,为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确保教育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人的发展功能的发挥,为共同富裕筑牢坚实政策基础。二要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加大生均教育经费、教师工资经费等投入,全面监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切实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确保教育提升人力资本、促进社会流动、助力经济发展等功能的发挥,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三要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不断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机制,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促使教师更好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建设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劳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深化人才培育和引进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完善人才服务共同富裕建设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劳动者共同富裕建设热情,为共同富裕提供智力保障。
另一方面,完善教育动态督导机制,以教育公平为支撑助推共同富裕。普惠公平的教育能提高全体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人民群众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而有效缩小收入差距,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畅通向上流动通道,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可见,教育公平是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条件。教育公平建立在对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与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严格督查的基础上。因此,应以公平发展与优质均衡为价值导向完善教育动态督导机制,加强源头督导、过程督导和结果督导,督查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并及时反馈督查情况,通过定量、分类考核等形式监督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落实,全方面、全方位、全过程动态跟踪、监督、评估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推动实现教育机会平等、资源均衡配置以及基本公共教育均等,保障教育公平,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教育发展成果,拥有平等参与共同富裕建设的机会与能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以教保生兜牢共同富裕民生底线
以人民为中心是党治国理政的鲜明主线,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是党的工作主题。因此,兜牢民生底线、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教育是基础性民生工程,教育领域的民生保障与共同富裕息息相关。教育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基础性和普遍性需求,还能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可持续性生计问题,是兜住人民群众生活底线,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
首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为共同富裕提供坚实保障。实现共同富裕,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而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兜牢民生底线的基础上推动共同富裕稳定发展。一是通过加大学前教育阶段资源投入与支持力度,扩大学前教育规模,解决入学难的问题,实现“幼有所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二是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发展,健全完善学生资助制度,保障大多数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甚至高等教育,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着力发展农村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保障“学有所教”。三是着重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等,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劳动者提供获得劳动报酬、参与共同富裕建设的机会与能力,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实现“劳有所得”。
其次,持续加大教育投资,为共同富裕奠定经济基础。教育是社会经济增长的助推器,教育投资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拉动经济增长。也就是说,教育投资的加大更能满足人民基本教育需要,让人民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与机会,拥有基本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在保障民生的基础上提升人力资本,进而发挥优质人才拉动经济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的作用。具体而言,应创新教育投融资机制,拓宽教育经费来源,合理配置教育资金,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完善任务清单管理机制,跟踪分析教育投资项目执行实效,全面监管教育经费使用情况,提升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保障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确保教育拉动经济发展、促进人才培养作用的发挥,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经济基础。
最后,精准提供教育服务,为共同富裕注入发展动力。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教育领域提供更加精准、更有质量保证、更加普及普惠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是兜牢人民教育需求底线、改善与保障民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精准分析民生需求。精准教育服务建立在准确把握人民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精准识别人民需求状况,分清主次,辨清真假,实现教育服务精准对接,做到全面、重点、特殊供给,因时、因地、因人供给,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教育公共服务,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完善教育服务内容。应结合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科技革命等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补充教育服务内容,使得教育服务更加精准契合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体人民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使人民群众具备参与经济建设、获得劳动报酬、实现共同富裕的知识与能力,进而为共同富裕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永续动力。
总之,教育是共同富裕建设中的优先任务与核心举措,也是助推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动力和重要内涵。公平接受优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要坚持以教化人、以教塑文、以教强治、以教保生,将教育发展优势贯彻落实到共同富裕建设全过程,为共同富裕厚植人力资本、筑牢精神底蕴、夯实机制保障,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时代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机制及推进策略研究”(22YJA88000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