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持续加速
首页> 理论频道> 动态导读 > 正文

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持续加速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09-20 11:24

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持续加速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型集体经济、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魏建:新型集体经济有助于提高村庄公共服务水平】

  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魏建认为,新型集体经济能够为村集体提供更多收入来源,有助于改善和提高村庄的公共服务水平,弥补公共服务短板。具体来看,一方面有助于为乡村提供更多发展型基础设施,在完善道路、水电、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发展服务于互联网、乡村旅游等的产业型基础设施,从而进一步提高村民和村庄收入。另一方面有益于提供更为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为老年村民提供包括免费餐饭、老年补贴、入住村养老院及医疗康养等更高水平的全面养老服务,从而进一步推动村集体主导本村的养老服务。同时,有助于不断丰富村庄精神文化生活,村集体依托新型集体经济,能够开展更多增强村集体向心力、凝聚力的活动,实施更多促进村庄良性发展的举措,从而充分激发村庄活力。此外,还有助于为年轻人创业提供灵活的组织形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建设农村。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李春顶、张瀚文: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持续加速】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李春顶、张瀚文指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依托于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政策的持续加码,过去十年,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了巨大进步,发展步伐持续加速,为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首先,以科技进步赋能农业高质高效发展,通过积极搭建区域性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开展深层次产学研合作,进一步集聚农业产业要素,吸引先进的农业企业、优秀的农业人才,培育突出主导产业优势。其次,以数字化推动乡村农业稳产增产,在制度层面落实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方面的规划安排,在标准层面建立健全数据资源目录和标准体系,在技术层面建强基础设施并加强农机装备智能制造、农业物联网、传感器、芯片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农业农村的问题和痛点,提升乡村治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最后,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农业经营水平,从而保证粮食供应和食品安全。

  摘编自光明网

  【李宏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统一】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宏伟指出,高质量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发挥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在实践中正确处理两者关系,一是必须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三是必须牢牢把握转变发展理念和转变政府职能这两个关键,着力推动政府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打造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摘编自《经济参考报》

  【许宝友: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是“非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许宝友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对世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是“非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走的是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等多头并进、叠加发展的“并联式”道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走社会主义道路成功建设现代化的大国,深刻改变了世界现代化的版图和格局。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超越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也超越了高度集中的、僵化的“苏联模式”,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应对世界面临的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世界各国克服前进方向之困、道路选择之惑、国家治理之难提供了参照和借鉴。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

新时期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持续加速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