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大思政”教育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大思政”教育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2-10-24 17:16

  作者:胡乐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将习近平强军思想融入全民国防教育各领域、全过程,着力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学校国防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能力,因此就必然包括热爱人民军队、尊崇革命先烈、制止分裂国家、抵抗外敌入侵,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以具体的实际行动维护国防安全。

  多年来,我国国防系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军训。学校国防教育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把国防教育的有机融入学科课程教学之中。在义务教育、高中、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之外的许多学科课程的教学都能承担“大思政”国防教育的功能。例如,语文教学中渗透革命、抗日、抗美援朝等保家卫国英雄故事。历史教学更是离不开党史、国史、世界史中的国防教育内容。即便在看似无关国防教育的地理教学中,也能渗透国防教育,比如历史上国土被侵略、被占领、被割让,丰富的矿产资源被外国侵占等等。

  学校课程教学是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的《意见》要求“着力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教材”。国防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材,意味着各级各类学校要在课程和教学中适当的地方自然而然地加上国防教育的内容。学校教导或教务机构、教研室、课程负责人、课程教学团队,以及授课教师,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国防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材研讨,并且积极开展实证课题研究,把“将国防教育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教材”落到实处。

  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大思政”教育,另一个重要途径是融入校外教育。“大思政”强调学校要与校外单位、组织机构一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国防单位和军事部门是参与学校“大思政”教育的重要主体,可以组织学生进营区参观军事训练与表演,带领学生赴烈士陵园、革命旧址、抗战遗址等地缅怀革命先烈,组织学生登上舰艇战机亲身感受保卫国家的高科技战斗利器,带领学生走访慰问革命烈属和退伍军人。当然,还有其他更多形式。各地各校应该切实结合本地国防教育资源实际情况,创造性因地制宜地开展生动、有效的“大思政”国防教育。

  要进一步做好学校“大思政”国防教育,肯定离不开国防部门和军事单位的积极参与。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的《意见》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军队重要作用,按照规定组织开展系列军营开放活动,遴选军队专家学者参加国防教育师资库、宣讲团,协调开展军事实践活动,支持配合地方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在依法做好必要的军事安全和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军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学校“大思政”国防教育,其中包括与高校开展更多科研合作,在科研育人的同时强大国防。

  总之,在新时代进一步做好全民国防教育,必然需要把国防教育纳入学校“大思政”教育之中。军队、地方、学校应该更加紧密地携手,让旨在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强我国防的国防教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及早树立“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正确国防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