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协同聚力保护流域生态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协同聚力保护流域生态

来源:经济日报2022-11-06 10:55

  作者:吴秉泽

  日前,云贵川三省四市政协发出倡议,呼吁社会各界携手共同保护好赤水河,推动探索构建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与利益共同体。

  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的赤水河,流经云贵川三省四市16个县(市、区),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长江上游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素有“生态河”“英雄河”等美誉,生态意义重要、经济价值巨大。

  近年来,云贵川三省携手推动赤水河保护,流域内森林覆盖率和赤水河水质逐年提升,地表水环境水质达标率100%。但赤水河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今年3月在向贵州反馈督察意见时指出,赤水河流域部分企业违法建设、破坏生态问题时有发生,对流域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生态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守护好一江清水,保护好河流、湖泊既非一朝一夕之功,亦非一地一人可成,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必须有系统思维,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推动联动共治。

  推进流域共建。落实好“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深化区域协作、整合各方资源,在涉及流域保护治理的国土空间规划、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修复等重大问题上,上下游、左右岸做到思路一起谋划,措施一起推进,问题一起解决,推动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共同把流域范围打造成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理想之地。

  推进流域共通。在基础设施上加强联通和衔接,不断完善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交通更高质量互联互通,促进流域保护机制更加完善,区域协作更加便利。在发展规划上要互通有无、优势互补,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加强经济协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在思想认识上要相通,树立河流保护人人有责的共同意识,推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人人参与保护、人人承担责任的强大合力。

  推进流域共荣。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共生共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参与各方要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抓共同利益,强协同发展,以增强流域整体竞争力为目标,大力破除观念、地域、机制等方面的障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强化绿色发展共识,汇聚流域保护治理的强大力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推进流域共享。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建设宜居、人文、美丽的绿色家园,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河流的生态保护、综合治理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丰富生态经济形态,走深走实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子,把一江清水保护好,把通航河道运用好,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真正造福流域、造福两岸人民。(吴秉泽)

[ 责编:刘梦甜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