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依靠顽强斗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首页> 理论频道> 光明独家 > 正文

依靠顽强斗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2-11-15 09:20

  作者:刘世强(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政佼(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坚持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历史进程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总体谋划和全面部署。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面临更为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更加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必须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从北京前往陕西延安,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延安时期,党以顽强的斗争精神和高超的斗争本领,有力开展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力应对了西安事变、七七事变、重庆谈判等一系列重大挑战,有力领导和指挥了全国革命斗争,有力应对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靠小米加步枪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全党同志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斗争精神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顽强奋斗、敢于斗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顽强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认为,坚持斗争是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人类社会正是在同各种矛盾的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回顾社会主义运动史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资本主义力量空前强大,两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矛盾难以调和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壮大必然充满着斗争的艰辛。没有直面敌人的强大魄力,没有敢于斗争的无畏气概,科学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实现从理论到实践、从西方到东方、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性进步。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定对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信心,要想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通过坚持不懈的斗争,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蓬勃生机。

  顽强斗争是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宝贵历史经验。百余年来,党面临的环境从来不是和风细雨、温情脉脉,面对的内外敌人之多、风险挑战之大、道路探寻之艰,世所罕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开展了打倒军阀、抗日救亡、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伟大斗争,以巨大牺牲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与外部势力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坚决斗争,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实现了大步迈向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直面挑战、锐意进取,平风波、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经受住今天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和自然界等多方面的挑战,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使得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和不畏风雨的决心全力应对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和接踵而至的风险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并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回顾百年历史,党正是依靠顽强斗争接受生死考验、经历磨砺淬炼,成为打不倒、压不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顽强斗争是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和极不寻常的国际环境,以及影响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突出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开展一系列重大内外斗争,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得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面对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防范应对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推动经济迈上高质量增长轨道。面对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贫困问题,我们坚持精准扶贫、尽锐出战,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平衡运行,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面对外部势力的讹诈、遏制、封锁、打压,我们展现出不畏强权、不惧风险的意志品质,通过坚决斗争维护了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推动国际社会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前进。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并对人类和平发展事业作出了新的更大贡献。

  顽强斗争是应对未来风险挑战的重大政治原则。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驶入快车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我们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将更加凸显,新挑战新风险也将更为复杂,坚持顽强斗争是不断应变局、开新局的必然要求。从国际上看,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社会更加动荡变革,我国进入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显著增多的时期,来自外部的遏制打压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从国内来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推进高质量发展还存在许多瓶颈、短板弱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还有不少深层次矛盾障碍。维护国家安全任重道远,特别是在核心技术、粮食能源、金融运行等方面的风险需要高度关注。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此外,生态环境保护、民生事业推进、城乡区域发展等领域也面临不少难题。面对新征程上的各种困难挑战,妥协退让只会招致更为被动的局面,只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才有出路生路。面向未来,我们务必要同一切危害国家政治安全和领土主权完整、破坏社会稳定和安定团结、侵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损害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的行为进行坚决斗争,以更大政治魄力和战略勇气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牢牢把握我国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

  要充分认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坚定斗争意志、强化斗争本领、汇聚斗争合力,通过顽强斗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依靠斗争开创百年历史伟业,也必将依靠斗争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