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建设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建设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11-22 13:12

  作者:何成学(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西党史特聘专家、广西民族宗教工作咨询委员,广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自治区党校基地办主任、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进行的伟大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更是对我们党在新时代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建设的新要求,是对毛泽东“两个务必”推进伟大工程建设的党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亦即“三个务必”在继承“两个务必”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迈进。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提出的深刻历史背景

  我们党在重要时期和关键时刻先后提出了“两个务必”推进伟大工程建设和“三个务必”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建设,这里的“重要时期”和“关键时刻”就表明了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因素。

  “两个务必”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解放战争中后期,党中央先后从陕北向华北转移,进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党中央驻西柏坡时期,三大战役的发动和全面胜利,标志着全国胜利即将来临,我们党将变成全国范围的执政党,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巩固和开创新事业的考验即将成为现实问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会上要求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新时代这十年,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取得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发生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但也应当看到,进入新时代以来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和历史之变也都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因此,成绩越大,形势越复杂,就越要保持头脑清醒,居安思危,更不能自满、懈怠和停滞。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同时,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地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务必”。其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在新时代再一次对全党同志的告诫;“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是提醒全党同志要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在新时代所处的现状,特别是要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复杂形势中始终保持清醒,胜不骄、败不馁,以艰苦奋斗的精神破除一切阻碍;“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既是对全党同志的明确要求,更是对“台独”顽固分子和外部干涉势力的严厉警告。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我们党“赶考”精神的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的“三个务必”,同毛泽东提出的“两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70多年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的彼时,是我们党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开启了建设新中国的历史征程。当下,我们党已走过百年,在成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又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正是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再次发出动员令。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中的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深刻警醒是一脉相承,但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高度历史主动精神与强烈忧患意识的生动体现。

  “三个务必”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向外界阐释了我们党遵循的宗旨、坚守的作风和发扬的精神。其中“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对“两个务必”精神内核的传承与弘扬。一方面“两个务必”包含我们党对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深刻思考和对执政规律的总结。“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是总结凝练了“两个务必”思想,既在强调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的同时,又明确了我们党在奋斗过程中的心态与作风;另一方面我们党在新的“赶考”路上,仍旧不能骄傲自满、止步不前,既不能丢掉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更需要继续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心态和作风。“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则鲜明体现出百年大党与时俱进的特征。其中初心使命是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基于我们党正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新坐标。要求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始终以钉钉子的精神,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把好前行中的“方向盘”,使党永葆生机活力,在奋进新征程中夺取新的胜利、创造新的辉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更是蕴含着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洞察。当前世界,百年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互交织,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各国经济复苏乏力,这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同时,我们党的自身建设也亟需提升。面对挑战,唯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破难题、解困境。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是一篇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意义重大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其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从“三个务必”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新”:

  “三个务必”是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总结概括出来的宝贵经验,揭示了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政治密码。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回顾党的历史,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谆谆告诫,对于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产生了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三个务必”,这是新的赶考之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坚持的根本政治要求。

  “三个务必”是全党在新征程上必须肩负的新担当要求。73年前,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全党同志要继续牢记这“两个务必”。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鲜明地提出了“三个务必”的新担当要求。这“三个务必”是对我们党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特别是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取得伟大成就的历史性总结,是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彰显我们党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继续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华章的信心和底气所在。

  我们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在总结经验、遵循规律中汲取前行的动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70多年前的“两个务必”影响和激励了一代代共产党人,当下的“三个务必”新号召,必将对新时代党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成为确保我们党永不变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重要保证!

  【本文系广西社科界重点研究专题“多视角诠释党的二十大内涵要求与重大意义”阶段性研究成果】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