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以扎实有效环评保障服务重大项目落地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以扎实有效环评保障服务重大项目落地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3-01-20 10:24

  作者:李莹

  在日前召开的生态环境部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负责人表示,2023年,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扎实有效的环评保障服务。

  当前,各地为推动经济恢复,纷纷谋划在2023年“上新”重大项目。河南将启动100个左右百亿级重大项目,力争今年全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以上;重庆市级重大项目初步考虑投资4000亿元;上海市重大工程计划安排正式项目191项;四川一季度推进项目423个……从全国来看,各地上马的项目数量密集、投资金额大,并且多个省份定下了2023年经济增长率超过5%的目标。这意味着新的一年,将是经济恢复年、项目落实年。在此关键时刻,做好重大项目的环评保障服务非常关键。

  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压舱石,不仅是带动投资增长、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的产业结构、经济质量和发展潜力。重大项目往往涉及地域广、领域多,交通、电力等设施建设甚至会涉及环境敏感区域。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前提下,要实现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就需扎实有效做好环评保障服务,守好项目落地的第一道关口。

  环评审批是项目建设的前提。环评审批早一天完成,项目就能早一天开工建设、早一天投产见效。减少环评审批环节、加快审批速度,有助于经济尽快恢复和重振。2022年,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狠抓重大项目环评服务保障,为稳定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广东开通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实行“一对一”服务,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服务。山东建立重大项目清单,对重大项目实行并联提速、即来即审,同类项目环评“打捆”审批,大大提高了审批时效。河北提前介入指导雄忻高铁优化选线,做了大量协调工作,推动线路调整绕避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避免了在环评审批和实施中的“硬伤”,确保项目又好又快落地。这些举措有力保障服务了重大项目落地开工。

  上马重大项目多,环评保障服务工作更要做到位。扎实有效的环评保障服务绝不是放水,而是根据项目情况,该提速的提速,该限批的限批,在发展中护航生态安全,守住绿水青山。当前各地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十分强烈,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盲目上马落后产能项目、“双高”项目、存在生态环境隐患项目等苗头,这些问题值得警惕。此外,重大项目涉及资金多、建设周期长、社会影响大,一旦出现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企业会损失前期投入的大量资金和时间成本,生态环境损失也将难以弥补,还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环评保障服务必须扎实有效,这不但有助于加强源头预防,也是筑牢生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新的一年,随着各地有条不紊推动重大项目上马,神州大地又迸发出奋发向上的蓬勃活力。面对新的开局,各地要做好重大项目环评保障服务,提前介入研究并解决影响重大项目环评审批的堵点难点问题,及时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要保持定力,将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动能转化的重要契机,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李莹)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