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发展数字经济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发展数字经济 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2023-01-21 09:34

  作者:许爱萍(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科院基地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生产要素,以网络为载体,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推动力,通过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是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经济形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数字经济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赋予传统经济新的活力,有利于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赋予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首次将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数据通过将劳动工具数字化,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重构了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通过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基础的共享合作生产关系,优化了原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数字经济通过推动组织平台化、资源共享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赋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新的内涵和活力。从这个角度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高产品及服务的品质,将加速行业洗牌,重构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通过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借助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丰富应用场景,有利于加快推动中国经济由人口、资金、技术等传统要素驱动模式转为全要素驱动模式,为中国未来经济繁荣发展带来无限新机遇及新变革。

  数字产业化将加快推动中国信息技术创新,带动技术追赶和超越以及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随着产业数字化发展对数字技术需求的提高,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将加快创新步伐,带动信息技术自身的快速发展。这突出表现在信息通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以及相关服务业技术、产品及服务水平的提高,并由此加快推动了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的建立,在部分领域实现了技术跨越式发展,甚至完成了中国对国外技术的追赶甚至超越。在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深度不确定影响的情况下,从国内角度看,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在中国经济版图内展开以数字技术研发为牵引,以产业化应用为目标的新一轮竞争,有利于激发区域内创新的“强引擎”,进一步探索构建现代化区域经济体系,夯实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从国际角度看,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加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在全球经济版图上抢占中国经济新优势。

  产业数字化发展通过推动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深度融合为传统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也在中国催生出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并全面辐射影响社会各领域。对传统产业来说,在政策指引下,数字经济以信息通信技术、信息网络和数据要素为触角,以适应市场需求升级为主导,不断引导企业提升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运维等产业链各环节的数字化水平,带来产品数量和生产效率提升,数字技术使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对新兴产业来说,随着数字技术加快应用,催生共享经济、数字贸易、零工经济,新零售、在线消费、无接触配送、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一站式出行、共享员工、远程办公、宅经济、云对接等新经济、新业态,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为我国带来新一轮社会变革。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新技术打通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据通道,便于企业重新规划企业战略和商业模式,有利于促进全渠道、全链路供需调配和对接,实现了企业以数据驱动业务能力提高的目的,有利于重构产业价值链和创新链。从国际发展的角度看,加快数字技术与各产业结合,持续以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数字化生产力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有利于夯实对我国经济的支撑能力,获得更大的国际竞争主动权,使我国能够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迎接全球产业链重构和抵御他国遏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对发展数字经济进行部署,这是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机遇,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中广泛应用,实现以技术与应用对经济的双轮驱动,将有利于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筑牢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经济支撑。

  【本文系天津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21YZD-04)的阶段性成果】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