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走近苏东坡的精神世界

来源:人民日报2023-02-04 09:28

  《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展出的苏轼真迹《阳羡帖》。

  四川博物院供图

  作者:李凯旋

  春节期间走进四川博物院,《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正在展出。近看山石竹木,文人风骨跃然画上;远望水波烟云,一纸阅尽千里江山……在苏轼真迹《潇湘竹石图》等一件件文物面前,观众流连忘返。

  苏轼辉煌的文学艺术成就和高洁的人格精神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次特展整合了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39家博物馆的收藏,包括苏轼真迹《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阳羡帖》等274件文物,让苏东坡的粉丝们一饱眼福。

  头戴斗笠,脚穿木屐,双手撩起衣摆,展厅起点处明代朱之蕃所绘的苏轼像轴,让不少“只读其文,未见其人”的观众对苏轼有了直观印象。这是苏轼被流放儋州时的生活写照,尽管艰苦,他仍泰然处之。“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但他从未放弃对生命的欢歌。”四川博物院总策展人谢丹说。

  以一幅《苏轼宦游图》为引,展览利用大量当地文物、图像和诗文串联起苏轼人生中的亮点。以陕西凤翔为政治生涯的起点,苏轼深入民间与百姓一起抗旱救灾,著名的“喜雨亭”“凌虚台”皆有图文展示,生动直观。借助视频技术,西湖一角被“搬进”展厅,苏轼两入杭州赈灾放粮、疏浚运河的故事被娓娓道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了解了苏轼在密州惩治盗贼、整顿军政的事迹,观众重读这首词,胸中豪情油然而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中年以后苏轼接连被贬,远至海南岛。四海飘零中,他进入创作高峰。《念奴娇·赤壁怀古》、“二赋双珠可夜明”的《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国古代三大行书之一的《黄州寒食诗帖》,苏轼在黄州铸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丰碑。展览展出了清康熙款青花后赤壁赋笔筒、明代仇英所绘《后赤壁赋图》、明代许光祚书苏轼《记承天寺夜游》等珍贵文物,苏轼影响之深远,不言自明。

  行至诗抄《别海南黎民表》,脑中浮现儋州百姓以及好友携酒相送、执手泣涕的场景,苏轼的人生回顾即将结束。“无论来自何方、有着怎样的境遇,每个人都能从苏轼的经历中受到启迪,这便是他的魅力所在。”谢丹说。

  时间线外,展览围绕苏轼的爱好专设了一个单元,呈现出更加立体的苏轼形象。穿行在展厅中,看苏轼纵情山水、饮茶品酒、制作美食,琳琅满目的文物、轶事,叙说着“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是文学史上难得一遇的全才。其词开豪放词之先河,使北宋词风“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其诗气势豪迈、信手拈来,晚年又追求闲淡简远,字句间韵味无穷。其文行云流水,随物赋形,题材广阔,章法奇特,名列“唐宋八大家”。此外,他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和中国文人画理论与技巧的开拓者,留下了颇多佳作。

  竹是正直气节的象征,苏轼对其情有独钟。以“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为准则,他开文人写意墨竹之先河,让画竹成为一件寄托高洁性情的雅事。后世画家凡画墨竹,无不受影响。《潇湘竹石图》包含26家题跋,始于元代,止于明嘉靖年间,共计3000余字的题跋本身就是艺术史的组成部分。

  本次展出的《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卷是目前苏轼传世书法中字数最多的作品。《洞庭春色赋》作于元祐六年(1091),当时苏轼在颍州任上,安定郡王赵世淮以黄柑酿酒,取名“洞庭春色”。他的儿子赵德麟与苏轼关系友善,以此酒相赠,苏轼便乘兴作《洞庭春色赋》。据记载,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苏轼外任定州,以松醪酿酒。定州是古中山国,故苏轼将酒取名中山松醪,并因此作赋,完成了这幅大气而精致的书法。

  一同展出的还有旅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阳羡帖》。此帖为苏轼写给友人的有关阳羡买田信札的后半部。虽只有60余字,字里行间风流胜赏,系苏轼晚年手笔。帖中钤有元、明、清三代收藏者印章及清内府藏玺。

  由唐而宋,苏轼的家乡眉山发展成为书刊之城。彼时印刷事业发达,百姓读书风气盛行,以致出现“佣贩皆诗书”,文化名人、家族不断涌现,高中进士者多达900余人。宋仁宗曾感慨“天下好学之士皆出眉山”。透过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出土的灰陶房,可见苏轼年少时住处的形貌。展厅中以宋式家具复原了苏家书屋,并配以三苏家风的视频讲解。展览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游客们可以坐在宋式家具上,体验宋代文人点茶、焚香、挂画、插花之雅趣。

  宋代的四川经济发达,有“蜀地膏腴,亩千金”之说。蜀茶、蜀酒、蜀盐、蜀锦等产业兴旺,也催生了文化昌明、人才辈出的局面。本次特展将背景介绍贯穿始终,通过一件件宋代精品文物,向观众呈现出苏轼成长的时代风貌,使人们能够走近他的精神世界。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