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没有一个组织比中国共产党更值得理解”——国际社会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研究
首页> 理论频道> 国际关系 > 正文

“没有一个组织比中国共产党更值得理解”——国际社会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研究

来源:北京日报2023-02-13 09:55

  作者:周文华(北京联合大学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教授)

  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国际社会愈发深刻地认识到,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国际社会眼中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形象,这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如何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更好地加强自身建设,并掌握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方面的主动权与话语权,为其他政党的国际形象建设提供借鉴。

  国际社会迫切需要了解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

  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国际社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社会也前所未有地表露出迫切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和热情。如加拿大驻华使馆公共外交参赞马丁认为,“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组织比中国共产党更值得理解”;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最重要但却鲜为人知的政治组织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傅士卓认为,“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国际社会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关注围绕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及历次中央全会的时间轴,从重点关注中国梦、一带一路、亚投行、反腐败等议题,到对“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国防外交等的综合研究,再到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及国际影响的整体性研究,呈逐步发展、层层推进之势,至中共建党百年及中共二十大时掀起关注热潮。

  国外学者研究成果丰硕。他们对有些议题的研究几乎与中国国内同步。2021年中共建党百年之际,国际社会出版相关重点专著十数本,包括美国著名学者托尼·赛奇的《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沈大伟的《毛泽东以来的中国领导人》,加拿大齐慕实的《中国共产党》,德国倪宁灵的《习近平时代的中国政治:治理创新与政策变革》等。尽管学者们传统上偏重于学术研究,但也逐渐呈现出时代性政策性特征。

  国外智库研究明显增多且行动迅速。他们对中共重要会议尤其反应迅速。2022年中共二十大前后,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外交关系协会、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等纷纷围绕“中共二十大对美国意味着什么”等主题组织研讨。他们的有些观点与国内的研究接近,有些观点则存在一定差异,但不管怎样,其出发点都是服务于自己国家对华政策的需要。

  华裔学者或中外合作研究增多。主要著作有:纽约大学熊玠的《习近平时代》《大国复兴》,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的《习近平时代的中国政治》,丹佛大学赵穗生的《习近平时代的中国雄心》,我国学者门洪华与诺丁汉大学曾锐生合著的《习近平时代的中国》等。他们的研究成果及影响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国外政要非常关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前民主德国总理汉斯·莫德罗认为,中国共产党拥有明确的纲领和清晰的指导思想,拥有创新能力和贯彻能力,能够应对世界的变化。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都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在脱贫攻坚中的卓越领导作用。美国众议院前议长纽特·金里奇2021年出版《美国最大的挑战:直面中国共产党》认为,美国要对中国共产党做出回应,就需要新思维和许多重大变革。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等国的共产党领导人均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

  在研究范式与方法上,国际社会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的研究,既有国家与社会关系范式也有中央与地方关系范式,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既有横向比较也有纵向比较。他们的关注点各有侧重,在总体上呈现出一幅丰富生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图。

  国际社会积极勾勒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

  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才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本质特征,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柱。英国著名学者、《大国雄心》作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国共产党是100年来最成功的政党,它发展出新的治国能力,提高了全球治理水平;它是深深植根于人民的、自信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善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自我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布鲁金斯学会李成认为,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结构、政治规则、决策过程等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重视自身建设,从严治党、反腐败等得到广泛支持。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认为,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自我完善能力将引领中国变得更强大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适应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永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以求真务实的态度面对国内国际的风险、问题与挑战,体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哈佛大学托尼·赛奇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德国特里尔大学韩博天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政策风格灵活多变,能有效应对新的发展任务和国内外环境。法国学者魏柳南等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方式、意识形态、保持凝聚力等方面具有适应性。

  中国共产党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广泛认可并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埃贡·克伦茨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稳步有序地解决社会问题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各国树立了榜样。新加坡国立大学马凯硕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巨大成就,其他国家应学习中国经验,包括向世界开放经济,把绝对贫困发生率降到零等。

  总体上看,进入新时代以来,国际社会涌现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其中既有客观真实的研究,也受文献资料、研究范式、语言文化、价值取向、地缘政治等方面的局限,出现一些不实言论。受国内外多因素叠加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塑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时既有各自的特殊性又有一定的规律性。对此,我们在关注该议题时要坚持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同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如运用哲学领域的“后真相”相关理论分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成因,探索构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的新路径。我们要系统梳理国际社会眼中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追踪、评析国际社会相关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与观点,开展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研究,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更好地向国际社会传播真实立体全面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掌握这方面研究的国际话语权。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方位推进安全韧性社区建设

  • 推动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