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国家公园、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水平对外开放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张壮:多措并举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辽宁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壮指出,以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为标志,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牵动各项改革任务的关键点,把国家公园打造成美丽中国新名片,建设更加美丽宜人的家园。一方面,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关键在“人”。加大人才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力度,逐步改善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和学历水平,打破人才使用壁垒,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人才机制;重点引进急需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落实工资待遇、职称评审、专家选拔、科技成果申报、人才表彰奖励等方面的倾斜政策。另一方面,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前提在“规划”。科学调整国家公园边界范围,将具有相同生态地理空间和保护价值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范围;将矛盾冲突尖锐且保护价值不高的永久基本农田和聚居村等区域,按相关政策规定调出国家公园范围,提高国家公园治理的有效性。同时,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保障在“资金”。要借助国家公园品牌,在入口社区适度开展教育、科研、游憩等活动,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多管齐下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托生态效益显著的项目,吸引社会资本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支持;完善经常性社会捐赠制度,为符合资质条件的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提供支持,撬动更多生态保护基金和社会公益资金,共同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发展。此外,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支撑在“法治”。要以促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展和提高立法质量、节约立法资源为宗旨,制定立法路线图,深化立法层次,明确自然保护地法、国家公园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位阶与相互关系,理顺相关法规、规章和政策,明确法律责任。
摘编自《光明日报》
【吴艳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关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吴艳东表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以人民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最根本的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
摘编自《人民日报》
【袁吉富:掌舵定向,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袁吉富认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体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态观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涵。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经过新时代10年的努力,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面向未来,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正确立场。站在人民的角度看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例如:国内外一些极端环保主义者不加区别地否定任何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主张动物中心、生态中心,这些观点都不是辩证的,在实践中也不利于实现真正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的关系。要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大力推进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三是树立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系统观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四是坚守国际生态正义观,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积极承担国际义务,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推动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摘编自《经济日报》
【张二震: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经济全球化纾困解难】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南通大学对外开放研究院院长张二震指出,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实现了由融入全球化到推动全球化乃至引领全球化的历史性转变;另一方面,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只能通过各国开放合作克服和解决。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只能也必将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了具体部署,同时,对如何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方面,更大范围对外开放,既要继续坚持对发达国家的开放,更要扩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还要优化国内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要在参与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重点发展中西部区域,在给中西部地区创造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要有效促进东部沿海地区实现全球价值链定位升级,实现产业技术革新和区域的创新发展、国内国际开放空间格局的双维扩张。另一方面,更宽领域对外开放,既要继续坚持扩大制造业开放,也要扩大服务业开放。从以往制造业领域开放不断向服务业领域开放拓展,实现由制造业领域“单兵突进”的开放模式向制造业和服务业“齐头并进”的开放模式转型,通过服务业来推动构建技术、品牌、质量、服务、标准等国际竞争新优势,大力提升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同时,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既要扩大边境开放,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也要推进边境内开放,以制度型开放推进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制度型开放的本质,其实就是更加重视建立健全管理和规制境内经济活动的政策举措和规则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国内制度开放水平直接体现的营商环境,对于打破国内区域间市场壁垒,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促进商品流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优化营商环境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有助于资本、劳动、技术和土地等要素禀赋在各部门间自由流动,有利于吸引更多外资。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