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茂祥(江苏省智新产业数字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研究员)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提出: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我们要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为了有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重大前沿科技突破。要瞄准产业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促进关键科技领域创新和变革,谋划发展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未来产业。同时,要注重从宏观层面把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生态,做好各项支撑保障工作,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不断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性和区域性特点,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顶层设计。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明确产业发展空间分布,重点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实现错位发展。超前谋划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强化前沿领域跟踪突破,谋篇布局量子信息、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等未来新兴产业。健全重点项目管理体系,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和分类指导,建立动态管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储备库。大力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强链控链中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依托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等,加快建设一批空间规划合理、发展特色明显、产业链完整的专业化园区,加快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园。
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先导性,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要构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开展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对行业发展有战略地位和支撑作用的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技术的研发、创新和产业化等。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开放式创新网络,形成各类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创新文化,促进创新成果持续涌现。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瞄准高端环节,打造一批科技创新产品,以科技创新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一些未来优势产业,超前培育和扶植相关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着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充分发挥集群龙头企业的系统集成与带动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开拓新兴产业市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和科技外溢效应,实现人才、技术、资金等的有机结合和效益最大化。推动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动能。推动集群间开展跨区域、跨领域合作,共同构成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的重点产业簇群,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品牌。不断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及区域集中度,形成区域增长新格局,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撑保障。综合运用财政、土地、金融、科技、人才、知识产权等政策,整合技术、资金、场地等要素资源,健全法规、信用和标准体系,协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相结合的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技术研究支持,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促进科技成果的专利产出和利用。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人才引进、培育、使用、激励和评价考核机制,出台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奖励、补贴等政策。注重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团队),促进高端人才要素集聚。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创新中心,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完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共享机制。
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动力机制、合作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控制机制、考评机制等。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建立高效协作的平台生态圈,促进各类要素资源有效集聚,实现技术、信息、知识及数据等要素的交流互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创新资源共享。统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与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加快形成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态势。强化资源、技术、人才等领域的国际合作,深度参与产业集群全球分工,重构全球产业合作格局。促进企业参与国际产业标准化活动,在一批领域形成具备引领能力的产业标准与认证体系,强化国际市场话语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软件服务、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等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配套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相关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顺应科技与产业发展变革的时代要求,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要把握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大力培养高水平研发团队,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利用好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开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创新。要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全面融合,并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更好地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