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着力推动社会智库国际化

  作者:吕晓莉(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日益成为影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我国智库快速发展,在咨政建言、社会服务、理论研究、人才储备、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的社会智库具有民间性、自主性、灵活性与创新性等特点,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赢得国际声誉的时代使命,中国社会智库的国际化发展也日益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较于官方智库,社会智库的民间属性使其在开展国际交往时更具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一方面表现为社会智库开展国际交流形式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体现在社会智库有利于实现官方外交的灵活补位,可以在国家关系紧张时期提供解决问题的民间交流通道。

  从国际经验来讲,国外智库大多以社会智库的组织形态存在,可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召开和参加国际会议,发起和参与国际组织,应邀参与境外交流培训,邀请外方参与境内活动,开展国际合作等。例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每年公开举行的大型会议有200多场,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每年举办700多次会议,这些知名国际性智库不仅影响了美国的公共政策制定,也影响着全球公共政策的走向,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国内实践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社会智库已经开始走出国门,以“小而美”起家,在“大而杂”的国际和时代环境中不断探索、发挥所长,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逐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优势和专长领域。有的在共建“一带一路”、全球治理、公共外交等领域,从理论到实践做出了很多探索;有的秉承“国际化、影响力、建设性”的专业定位,致力于国际关系、全球治理、国际经贸与投资、国际移民、人才与企业全球化、智库发展等领域的研究;有的则全力搭建公共外交平台,畅通各方沟通渠道,成为公共外交等领域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社会智库。

  但总体来看,我国社会智库的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真正“走出去”且已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社会智库尚属少数,与中国整体国际地位不相匹配,需要下大力气进一步推动其国际化进程。

  国际化的建设维度

  社会智库的国际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发展路径具有多样化特征。借鉴西方国家社会智库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社会智库的发展实际,以下几方面是社会智库国际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

  第一,社会智库国际化发展的前提是实现全球视野和本土思考的有机结合。一方面,社会智库要及时、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做好国际重大问题的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实现研究议题的国际化;另一方面,社会智库的研究和思考也需要具有本土情怀,既不人云亦云,也不自我陶醉,真正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别人听得懂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进而推动国际性议题的引领。

  第二,社会智库国际化发展的核心要素是研究人员的国际化。在全球人才加速流动的大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注入有助于智库国际化进程的推进。社会智库的国际化需要聚集海内外杰出的专家学者,共同组成国际化研究团队和网络,持续以国际化的视野在中国与全球化发展相关领域开展研究,这是社会智库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第三,社会智库国际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组织架构国际化。合作建立海外研究机构、实现机构国际化是智库国际化的有效组织保障和环境依托。从软环境上讲,组织架构的国际化可以确保机构自身的开阔性视野和包容性环境;从硬实力上讲,组织架构的国际化是体现机构切实迈出国际化步伐、走出国门开展研究与合作的平台保障。

  第四,社会智库国际化发展需要打造国际传播平台,实现智库思想产品影响力的国际化。在新媒体时代,智库建立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路径就是智库成果的国际传播与思想产品影响力的国际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智库相比,中国智库的国际传播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传播效率与传播效果总的来看不够理想,从而影响了社会智库国际化的进程和全球话语权的构建。

  推进国际化建设的着力点

  国际化是提高社会智库国际影响力的必要途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智库是新时代中外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社会智库作为新时代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行为体,在夯实国家关系的友好民意和社会基础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推动社会智库广泛融入国际合作网络,打造智库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是拓展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第一,立足自身特色,制定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国际化战略。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国内政治国际化、国际政治国内化的趋势已经出现,仅仅专注国内问题的研究已无助于产出符合全球化时代需求的政策知识产品。全球化时代,闭门造车不再可能,国际化视野是催生有效、有影响力的本土思想的重要前提,这要求社会智库自身首先要有国际化的视野与格局。

  第二,加强对外交流,扩大国际朋友圈。社会智库资源相对有限,这就要求其必须借力多元化的合作伙伴实现国际化发展。社会智库活动机制的灵活性有利于实现打造国际朋友圈的多元路径,高端论坛、闭门会议、项目合作、人员互访、思想产品交流等都是可尝试的方式。以人员和思想交流为基础的多元互动是搭建国际共同体网络的重要基石,也是促进国家间加深了解、减少误判的重要渠道。

  第三,推动机构“走出去”,实现海外设点布局。社会智库“引进来”的合作方式比较常见,但是真正“走出去”尚处于尝试阶段,需要进一步探索。虽然互联网的便捷性可以让全球人员交往突破地域局限,但细节往往是国际交往的关键变量。在现实运作中,机构的国际化虽然受制于资金、人员等很多客观因素,但“走出去”依然是社会智库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第四,强化国际传播,赢得国际影响力。影响力是智库赖以生存的核心竞争力,国际传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智库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度,是评价智库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从行动到影响力的重要中介就是国际传播渠道。社会智库在这一领域需要发挥其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在利用新技术构建全球传播力的平台方面闯出一条新路,提升自身思想产品的传播效率与传播效果,进而推动智库国际化的进程和全球话语权的构建。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如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好在哪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