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城市安全治理、科技创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智库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海燕、周元:多点发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王海燕、周元指出,科技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辨识未来发展大势、自觉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的实践中,是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一是在顶层设计和科研布局方面,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系统研究国家科技发展对三类机构的战略需求、三类机构的自身特点,推进三类机构的体制、机制改革。二是在创新环境建设方面,应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为目标,深入研究国际科研环境的特点、我国人才国际竞争比较优势的构建策略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开放创新生态。三是在基础研究方面,应建立激励科研人员探究真问题的体制、机制,以真正探索解决原创性问题为荣;给予那些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研究空间、容错空间、财务空间,让他们的奇思妙想在自由中迸发。
摘编自《光明日报》
【伍爱群:系统推进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
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伍爱群表示,城市安全治理是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方面,提升城市安全治理水平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推进城市安全治理现代化,更好维护城市安全有序运转和人民生命健康、财产安全,助力编织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一方面,完善城市安全评价标准。合理设计城市安全评价的各项指标,增强城市安全评价的多样性、可行性,推动城市安全评价的系统化、科学化。另一方面,强化城市安全保障。夯实基层基础,提高公共安全体系精细化水平,构建公共安全人防、物防、技防网络;完善安全法规,聚焦抗震、防洪、排涝、消防、安全生产、突发重大疫情救治等领域,不断完善保障城市安全的相关法律;加强科技运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与市场监管、应急保障、环境保护、治安防控、消防安全、道路交通、信用管理等方面的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先进的风险防控、灾害防治、预测预警、监测监控、个体防护、应急处置、工程抗震等安全技术和产品。同时,提高城市安全治理效能。推进治理创新,加快提升安全监控能力,推动城市安全治理系统化、智能化,实现安全监管手段创新;坚持系统治理,打破条块分割、部门独立、地方割裂的旧观念旧框架,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维护整体安全,统筹考虑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聚焦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增强“全灾种”救援能力。
摘编自《人民日报》
【黄群慧:把握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结合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黄群慧表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从而形成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需要准确把握二者的有效结合点。从消费方面看,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发力。一方面,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体系和供给质量能够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着力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入手,高度重视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深化收入分配领域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从投资方面看,搞好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围绕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发力。一方面,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注重提升公共投资效率,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另一方面,要善于把握有效投资的重点方向,扩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投资,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摘编自《经济日报》
【吕晓莉:进一步推动社会智库国际化进程】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吕晓莉指出,近年来,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我国智库快速发展,在咨政建言、社会服务、理论研究、人才储备、国际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来看,我国社会智库的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中国整体国际地位不相匹配,需要下大力气进一步推动其国际化进程。国际化是提高社会智库国际影响力的必要途径,推动社会智库广泛融入国际合作网络,打造智库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是拓展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路径。一是立足自身特色,培育国际化的视野与格局,制定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国际化战略,产出符合全球化时代需求的政策知识产品。二是加强对外交流,通过高端论坛、闭门会议、项目合作、人员互访、思想产品交流等方式,扩大国际朋友圈,借力多元化的合作伙伴实现国际化发展。三是推动机构“走出去”,消除资金、人员等客观因素的阻碍,实现海外设点布局。四是强化国际传播,发挥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在利用新技术构建全球传播力的平台方面闯出一条新路,提升自身思想产品的传播效率与传播效果,赢得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