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雷锋精神是忠实传承党的初心使命的精神高地
首页> 理论频道> 理论综合 > 正文

雷锋精神是忠实传承党的初心使命的精神高地

来源:人民日报2023-03-05 09:53

  作者:颜晓峰(天津大学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的光辉历程,同时也是党的伟大精神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雷锋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成果。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迎来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新征程上学雷锋,就是要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高度领悟雷锋精神,牢牢把握党的初心使命这一贯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的精神品质,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一、雷锋精神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保持崇高的理想信念、无畏的牺牲精神、不懈的奋斗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历经磨难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要打败强大敌人、走过艰险路程、战胜严峻挑战,必须始终保持强大的精神力量、坚韧的斗争意志。在100多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建起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保证了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这些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历久弥新,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深深融入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之中,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雷锋精神是在伟大建党精神的哺育下、在中国共产党人系列伟大精神的感召下形成的,同时因其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的高尚境界和独特贡献,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产生的伟大精神,展现的是新中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精神风貌,是广大人民站起来了的主人翁精神。雷锋精神是从基层劳动者、普通党员中产生的伟大精神,平凡的人生蕴含着高尚的精神。雷锋精神是人民军队在和平年代产生的伟大精神,同样彰显了人民子弟兵本色。

  雷锋精神,就是在雷锋一生的模范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201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二、雷锋精神树立了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光辉典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是新时代新征程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是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根深枝壮、叶茂果盛,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精神品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贯穿党的伟大精神所有成果中的一条红线。

  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和每一名共产党员的终身追求,是激励广大党员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雷锋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之所以能够历经60年仍然在广大党员和群众中成为景仰的对象,是由于雷锋精神树立了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光辉典范。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党员学雷锋,心中装的是理想,脑里想的是人民;群众学雷锋,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让有限的人生创造美好。

  雷锋经历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鲜明对比,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从心底里对党、祖国、社会主义无比热爱。无论是入党前还是入党后,党的理想追求就是他的信仰信念,党的初心使命就是他的人生目标。雷锋在入伍那天的日记里写道:“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那里,我就冲向那里。”“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唱出了学雷锋的根本要求。正如60年前邓小平同志为雷锋题词所言,“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雷锋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1944年,毛泽东写下了《为人民服务》,悼念张思德同志,号召学习张思德精神。1963年,毛泽东又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雷锋精神就是张思德精神在社会主义时期的传承和发扬。

  雷锋在新中国成立后,当过记工员、通讯员、拖拉机手、推土机手、汽车兵等,他把报效国家、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与精益求精、尽职尽责地做好每项本职工作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把爱岗敬业作为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基本途径,“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雷锋走到哪里都留下了闪光的脚印,被评为工作模范、节约标兵、红旗手、模范共青团员等,被誉为“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精神不仅写在了《雷锋日记》之中,更是写在了雷锋事迹之中,是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行胜于言的典范。

  雷锋的一生是有志者的一生,是奋斗者的一生,他心中始终有着如火热情和澎湃激情,唯有如此,才能尽其所能、永不懈怠地为党、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才能实现美好理想和人生价值。16岁那年,雷锋的发言被班主任夏柳写在笔记本上:“我响应党的号召……决心做个好农民,驾起拖拉机耕耘祖国大地;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做个好工人建设祖国;将来,如果祖国需要,我就去参军做个好战士,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做人类英雄。”

  雷锋是以对人民群众的大爱之心,竭尽己力,关心和帮助他人,并以此为最大幸福。当学校辅导员,他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社会上,他主动献爱心、送温暖、助他人,“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三、雷锋精神是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始终赢得人民拥护的强大精神力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在新征程上更好弘扬雷锋精神,要求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将雷锋精神作为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动力,像雷锋那样忠实传承、全力践行党的初心使命。通过党员、干部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全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在全社会和全体人民中形成强大的感召力动员力,带领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的强大力量。

  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在大党面对的独有难题中,首先要解决的难题。这是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大党独有难题,表现在许多方面,集中起来就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怎样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将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大党独有难题加以破解,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为全党永远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指明了方向。新征程上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对于全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起到有力和有效的促进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精神,必将在全党更加坚定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进一步强化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社会思潮繁杂、价值观念冲突、信息渠道多样、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的环境中,确保9600多万名的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纯洁性,需要作出艰苦努力,不可能一劳永逸、一蹴而就。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显得弥足珍贵,传承雷锋精神显得格外重要。学习雷锋坚守初心使命,能够为广大党员干部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提供丰厚精神营养和强大精神激励。

  学习雷锋坚守初心使命,要做到经受执政考验,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防止以权谋私;经受改革开放考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至上、理想虚无的腐朽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遏制奢靡之风;经受市场经济考验,决不把市场交易规则运用于权力运用过程,抵御利益诱惑;经受外部环境考验,敢于斗争、敢于亮剑,挺起脊梁骨。

  学习雷锋坚守初心使命,要克服精神懈怠危险,保持不懈奋斗精神。信仰信念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接续坚守,需要每一名共产党员一生坚守。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加强能力提升,让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我们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反之,我们将一事无成,甚至走向衰败。要克服消极腐败危险,坚守党的性质宗旨。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充分彰显了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决心和意志。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也是确保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伟大实践。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每一步进展、每一项成就,都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实际行动。深入学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党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同心协力奋进新征程、实现新目标,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 责编:刘梦甜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