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03-09 09:46

  作者: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必须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充分认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建立系统化常态化的机制,实现学习雷锋活动的长效化。

  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雷锋精神源于雷锋事迹,但超越雷锋事迹,是对雷锋的思想、品质和情怀的提炼与概括。在今天,雷锋精神已经成为千千万万雷锋式先进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与模范行为的结晶和统称。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伟大精神。2013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雷锋、郭明义、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第一,共产主义信念的能量。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人民的勤务员,为了全人类的自由、解放、幸福,哪怕高山、大海、巨川;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入火海,进刀山,我甘心情愿,头断骨粉,身红心赤,永远不变。”“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生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雷锋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永远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雷锋精神的鲜明底色。

  第二,为人民服务的大爱胸怀。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核心,“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精神就是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

  第三,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雷锋走到哪里,好事做到哪里。有人说,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体现在平凡的事迹中,雷锋的故事都是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雷锋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精神在今天转化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抒写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第四,钉子般的进取锐气。雷锋在日记中写道:“青春呵!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雷锋总是把工作作为一种无穷的动力,具有钉子般的钻劲,不断学习,不断钻研,锐意进取,锲而不舍,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充分认识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新时代,我们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第一,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符合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能够引领社会进步、反映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称。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雷锋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生动体现,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都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第三,雷锋精神体现了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雷锋一生秉承“要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的信条,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志愿服务,促进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实现。当代社会出现了以个人为中心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丧失了对他人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有违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跳出极端个人主义,正确看待和处理集体与个人、大我与小我、利他与利己的关系,承担公民应有的社会责任,在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

  第四,雷锋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服务;坚持发扬奋斗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全力战胜前进路上的困难和挑战。这些都需要发扬雷锋为人民服务精神和“钉子精神”。

  推动学习雷锋精神的常态化制度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学习雷锋精神不只是青年学生的事情,而且是社会全体公民的共同行动。学习雷锋精神,既需要教育引导,又需要实践锻炼和制度保障,实现雷锋精神学习的常态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第一,教育引导。雷锋精神是德育的重要内容。青少年和学校是学习雷锋精神的关键主体和重要阵地。学校教育应该在课程、教材中深度融入雷锋故事和精神,发挥“大思政课”的重要作用,增强对雷锋精神的认知、认同。开展“雷锋精神大家谈”“雷锋事迹在身边”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组织为集体服务、帮助同学、志愿服务等学雷锋活动,把志愿服务列入学生思想品德考查,让雷锋精神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第二,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本身就是学习榜样。学习雷锋精神,首先要以雷锋为榜样,像雷锋一样对待他人、对待工作、对待党和人民。自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以来,雷锋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涌现出千千万万雷锋式先进典型,他们也是雷锋式的榜样。我们要宣传雷锋事迹,以身边的榜样为标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学习雷锋好榜样”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第三,志愿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关爱他人、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重要体现。要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就要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建立志愿服务制度、荣誉制度、奖励制度等,鼓励和支持公民、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和志愿服务,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第四,实践养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学习雷锋精神,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认识上,要体现在行动中,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躬身实践、实干担当,发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第五,培育社会文化。让学雷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培育一种弘扬雷锋精神的社会文化。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传播人们学雷锋的优秀事迹和奉献精神,引导公众积极践行雷锋精神。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开展各种公共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如何发挥雷锋精神的作用,如设立公益项目、开展志愿者服务等,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和志愿服务,推动雷锋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传播和实践,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学雷锋、人人做雷锋的生动局面,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尚。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公民道德建设的学校实施机制研究”成果】

[ 责编:李彬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