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

来源:人民日报2023-03-21 09:56

  作者:吕炜、王伟同(东北财经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推动财政制度优化和机制创新,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

  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保障机制。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是我国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状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我们加快完善公共服务供给的财政保障机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一方面,在充分考虑国家财政负担能力的前提下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并逐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构建供需匹配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要聚焦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全方位改善人民生活;以提高公共服务供需匹配为导向,根据人口规模和结构特征变化带来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公共服务供给类别、数量、结构。另一方面,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统筹城乡、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提高偏远落后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增强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形成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公共服务的可及性。

  发挥财政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财政是再分配的重要工具,通过税收对收入分配状况进行调节、通过转移支付优化不同区域间的财力配置,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发展成果由全民共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充分发挥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工具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更好发挥税收的收入调节功能。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和监管;深化增值税改革,完善留抵退税政策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市场活力、促进市场良性竞争;健全地方税体系,使地方政府有能力因地制宜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平衡区域间基本财力配置基础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提升基层财政保障能力;提高专项转移支付效率,保证资金定向精准投放;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

  完善面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财政政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财政在推动经济增长、厚植群众物质生活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根据当前经济形势,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税费优惠政策,注重“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进一步优化科技领域税收优惠政策,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加强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使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协同发力、综合平衡、默契配合、统筹兼顾,保持宏观经济健康平稳发展。另一方面,加大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公共文化领域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方案,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支出规模和质量,支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体活动举办,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构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财税政策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财政要在生态环保投入、完善绿色发展政策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是有力支持生态环保事业,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推进国家公园建设。二是更好发挥财税政策调节功能。落实节能环保、新能源、生态建设等相关领域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支持碳减排相关税收政策,更好地发挥税收对经营主体绿色低碳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企业加快绿色发展转型,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三是发挥绿色采购政策的积极作用。合理高效的绿色采购政策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推动绿色产业创新发展,促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要加快实施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建立绿色采购引导机制,加大绿色产品采购力度,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建材、绿色建筑发展。

  增强财政在提高综合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有强大的综合国力作支撑。财政在提高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充分发挥财政在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健全现代预算制度,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健全预算执行管理体系,确保财政支出“花在刀刃上”。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政在扩大内需、稳定物价、带动投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兼顾稳增长与防风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提升抵御风险能力。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把文艺创造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

  • 提升新时代高校实践育人质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