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2023-03-25 10:08

  作者:戎珂、寇宏伟(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所)

  就今后还需不懈努力的重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点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行业齐全、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笔者认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更智能、更健康、更开放,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赢得大国竞争主动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举措。

  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更智能

  实现“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笔者认为,应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行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智能制造工程,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丰富解决方案供给,加快提升工业大数据价值。发挥数字协同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龙头骨干企业的赋能作用,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上云用数赋智”水平。同时拓展以数智化为目标,积极赋能农业、服务业等其他行业,推进农业机器人的基础研发与应用拓展,全面推动跨越行业的产业互联网的落地和可持续发展。

  推进智能政府建设,提升治理效能。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宏观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建立完善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统计监测和决策分析体系,加快形成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数字治理能力,有效发挥数字化手段对规范市场、鼓励创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作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完善协同会商机制,推动监管数据共享利用。加快建立完善政府、平台、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多元参与、有效协同的数字经济治理新格局,细化反垄断执法标准,支持和引导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加强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更稳健

  打造绿色、可靠的现代能源、资源体系,强化发展保障。笔者认为,应提升重要能源战略物资托底能力。通过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提升储备能力、加强能源国际合作等方式,多措并举增强油气供应保障能力。发挥好煤炭煤电安全托底保障作用,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稳妥发展水电、核电与光伏发电。增强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保障能力。启动新一轮钴、铁、镍、铜、锂、离子型稀土等战略性矿产探矿行动。组织实施矿产地战略储备工程,增强战略性矿产资源长远保障能力。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矿产资源潜力区,国家投资进行重点勘探,用于战略储备。

  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强化产业韧性。加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核心零部件、基础材料和装备核心技术攻关,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加强我国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的全球、区域合作机制,建立关键产业链供应链环节跨境联合清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危机应对能力。打造安全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完善中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山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应急物流设施网络,打造一体化运作的航空物流服务平台,建设覆盖重点产业布局的国际货运通道,推进物流体系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与跨界融合。

  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开放

  加快自主创新,“补短板”“筑长板”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对于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软件等工业基础领域,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通过应用牵引、整机带动,提升产品质量、性能和可靠性。对于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芯片等高端产业领域,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全球前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重大问题,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强化原创技术供给,建设新型创新主体,培育创新生态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打造安全可靠、系统完备的产业发展生态。

  “引进来”“走出去”并重,主动迎接国际竞合。鼓励企业在新兴领域布局全球产业生态体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以境外经贸合作区、经济走廊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合作等为平台,鼓励开展重大项目国际合作,推动中国技术、标准和服务走出去。加强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领域国际合作,通过人才交流、搭建创新技术合作平台、建立研发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积极融入全球前沿技术发展体系。扩大外资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