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数字技术、废弃物循环利用、中国式现代化、财税政策、基础研究国际合作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刘诚:数字技术推动营商环境的创新建构及深度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诚认为,数字经济衍生的数字技术以及数据和算法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推动全社会营商环境的创新建构及深度优化。可以看到,数字技术优化创业创新生态环境,促进疫后经济快速重启。数字平台向社会提供了数字基础设施和部分公共服务,依托数字技术帮助企业及时捕获商机、对接资源、匹配项目,克服“冷启动”困难。数字技术也优化了制造业智能生产环境,提高产业链组织运行效率。不仅能够稳定和强化原有产业链,更可解构原有产业链和重组更高效的产业链。这有利于营造出更优的产业链营商环境,并日益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数字技术还优化了市场竞争环境,推动线上线下公平竞争。我国通过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地方保护和地区分割问题,可在线上市场率先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企业以平台为接口从事各行业的新经济新业态,还可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赢得与国有企业和大企业相对平等的准入机会。数字技术优化制度落实环境,强化政策细节执行力,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有助于更有效利用国际市场。未来我们还要密切关注全球产业链的安全与风险,以更富有韧性和更加高效的数智化生态系统稳住并提升产业链水平。
摘编自《光明日报》
【温宗国、唐岩岩: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温宗国、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唐岩岩表示,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战略性资源保障能力、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案件时有发生,对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急需提升回收网络的监管能力,进一步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首先要提升软硬件设施水平,数字赋能废弃物收运网络。加快建设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和交易中心,建立健全废弃物从收集、贮存到转运的全过程全覆盖监管体系。其次要完善行业标准规范,助力二手商品市场发展。强化线下实体和“互联网+”平台服务标准化建设和市场监管,健全交易方信任机制,保障买家权益、协助消费者维权、提升售后服务水平。再次要增强高质量循环利用能力,促进常规与新兴废弃物协同处理。加快科技创新,鼓励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攻克再生原料深度提纯、多源有机固废协同处置、废旧集成产品智能化与精细化拆解等关键共性重大装备。最后要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激发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探索废弃物跨区域协同利用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补偿,扩大生态补偿专项基金渠道,发挥互补优势、推动资源共享、深化生态共建、实现经济共赢。
摘编自《学习时报》
【唐任伍: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全球视野】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唐任伍认为,全球视野、中国特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具有普遍性规律可循。但是,现代化也不可能像“可口可乐”一样全世界一个味道、一种颜色、一种形式,更不只是西方某个国家、某个区域、某个政党、某个人的专利。中国式现代化在遵循世界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的同时,没有照抄照搬国外现代化发展的模式,而是扎根中国土壤、厚植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历史,深深地嵌入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打上“中国式”烙印。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中国式现代化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以大同主义世界情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引领人类进步潮流、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本身就是对世界的重大贡献。
摘编自《北京日报》
【曲哲涵:让财税政策在支农强农上持续发挥积极作用】
曲哲涵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财税政策持续增投入、强引导,在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动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宏观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宏观政策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发挥好财税政策支农强农的扶持和引导作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要稳步提升财政投入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继续调整优化补贴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完善支农资金政策,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支持各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使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宜业。要提高财税惠农效果,需要依靠改革增动力、添活力。加大资金统筹力度,进一步打破条块管理分割、资金使用分散的局面。提高部分农业补贴项目的针对性,真正发挥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注重财税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完善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提高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信贷的能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保证涉农财政投入的每一分钱都“落地有声”,要防止“跑冒滴漏”,加强管理,强化问责。
摘编自《人民日报》
【薛姝:促进基础研究国际合作需“走出去”“引进来”双管齐下】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薛姝认为,我国应积极推动基础研究国际合作,构建广泛的基础研究合作网络,整合全球智力资源,共同推动基础研究的发展进步。基础研究国际合作是当前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开展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促进基础研究国际合作,要在提升我国基础研究能力基础上,让我国基础研究积极走上国际合作的大舞台。然后是通过有竞争力的资源和条件,吸引国际基础研究人才和项目参与到我国的基础研究中。首先要鼓励我国科学家积极参加国际科学团体及活动。拓展我国科学家与国际同行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打好后续合作的基础。积极参与筹备基础研究领域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主动设置前沿议题,逐渐增强我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机构及活动中的话语权。其次要牵头组织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这是我国积极推动基础研究国际合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再次要扩大面向国际的基础研究项目资助。适当扩大我国基础研究项目的申请范围,允许国际科学家申请承担。应设立面向全球的基础研究基金,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背后的科学问题。最后要引导促进民间基础研究国际合作。以企业为桥梁,依托民间力量,促进企业间的基础研究合作,并吸引国际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为我国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与我国科学家开展合作。
摘编自《科技日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