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学生社团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逻辑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学生社团集体主义教育的实践逻辑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05-25 11:31

  作者:闫冰(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第一课堂教育主渠道之外,作为第二课堂的学生社团在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学生社团加强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既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学生社团的价值意义所在。学生社团发挥集体主义教育价值要遵循实践逻辑。

  民主讨论确立集体目标。明确的目标不仅有助于凝聚集体力量,还能协同集体行动。学生社团要发挥集体主义教育的作用,首先要确立集体认同的目标。集体目标是社团开展各项活动所要达成某种效果在集体成员主观上的超前反映,集体目标的制定要求集体成员全员参与,这有助于将成员对集体的感情转化为对集体的责任。确立集体目标不仅要征求社团成员意见,还要听取广大师生的建议,结合社团特点与价值定位进行民主讨论。社团集体目标要具有挑战性,把握跳一跳“摘桃子”的力度,同时,要体现出集体力量大于个体力量之和,经过集体力量方能实现。集体目标制定及不断达成,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归属感,激发学生为集体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动力。一旦社团目标达成,社团成员集体荣誉感就会油然而生。即便社团集体目标一时没有达成,社团成员为实现目标相互勉励、相互帮助、并肩努力的过程本身亦具有集体主义教育意蕴。

  把握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集体主义是个人与集体辩证统一关系在道德上的反映,是主客体的统一。个人为了更好地发展,创造集体,加入集体,推动着集体发展,是集体的主体,但集体为了个人持续长远发展,又会影响个人,承担主体角色,二者互为主客体。就学生社团而言,集体与个人是平等关系,集体中的个人之间彼此要增进了解,相互尊重,民主平等。集体对于个人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把握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还要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集体主义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并不否定个人利益,而是尊重、维护个人利益。当两者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从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视角看,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既是义务的承担者,也是权利的享有者。如果学生社团总是强调集体权利和利益,忽视个人利益的主张和权利的实现,其集体主义教育意义就可能大打折扣。

  营造社团集体文化氛围。文化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成风化人的道德教化和价值引领作用。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表现出来,对个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社团文化与个人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发生关联时,能够重塑个人的精神、品质、心灵、性格。在精神文化方面,学生社团要提出社团口号、凝练社团理念、制定社团规范等,诸如“团结就是胜利”“共同奋斗,并肩作战”“志愿服务,我们在行动”等,其中,“团结”“共同”“我们”等都内涵着集体主义的精神要义。在物质文化方面,学生社团可以对社团主要活动场所进行精心布置与设计,例如,社团桌椅摆放要有利于集体讨论,社团公共活动物品鼓励集体管理、集体使用等。集体主义不仅蕴含于马克思主义语境,而且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可以把富含集体主义思想的名言警句、诗歌谚语等,浸润于社团活动场所,让置身其中的学生受到集体主义文化熏陶。

  注重社团活动集体参与。全部社会生活,从本质上讲都是实践的,用实践的方法能够解决理论上的困惑。学生社团发挥集体主义教育价值,需要依靠社团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来实现。通过各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建立起学生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对集体主义的认同,增强集体主义体验,进而达到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目的。学生社团多种多样,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包括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素质拓展、学术研讨、体育竞技、文艺沙龙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可以促进学生思想交流、启迪智慧、增进友谊、增强集体责任感。社团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第一课堂可能存在的重理论说理、轻实践体验的倾向。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实践活动,要注重广泛性、参与性,提倡全员参与,集体参与,还要避免娱乐化、形式化,要为学生社团配备指导老师,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增强集体主义教育效果。

  发挥社团集体社会价值。当学生社团开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承担社会责任时,成员能感受到真实的集体力量,并进一步认同集体主义价值观,遵循集体主义原则。某校艺术支教社团连续数年坚持每周五送教下乡,乡村孩子所需,即是艺术支教社团集体所为,其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充分体现了社团集体的社会价值。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中国梦把国家、民族和个人的梦想紧密联系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无不彰显着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学生社团要把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社团成员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充分彰显集体主义教育价值。

[ 责编:赵宇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推进人力资源强国建设

  •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