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创新资源、健全资源环境要素、金砖合作、建设农业强国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海芸、万劲波: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统筹推进创新中心建设】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海芸,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此,首先,应该以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为载体。畅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开发和产业化通道,拓展科技领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注重发挥科技领军企业“出题者”“答题者”“阅卷人”作用,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从更深层次推广“揭榜挂帅”组织机制。其次,要以稳定多元的投入机制为保障。优化财政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方式,坚持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放大效应,持续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通过政府股权投资、引导基金、PPP等市场化投入方式,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对重点高精尖项目的早期投资和长期投资,培育更多耐心资本。再次,要以适度超前的数字化新基建为支撑。筑牢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基础底座,构建产学研融合、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创新生态。最后,要以开放拓展科技应用场景为牵引。充分挖掘超大城市、大城市科技应用场景丰富多元的独特优势,有力支撑新技术新产品的快速研发应用与迭代升级,加快高精尖产业化项目熟化落地。
摘编自《光明日报》
【许光清: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系许光清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这是我国资源环境领域一项重大的、基础性的机制创新,是在资源环境要素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项重要制度改革,对于提升资源环境要素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安全利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是运用市场化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新征程上,不断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需要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交易平台,强化总量刚性约束,优化完善配额分配方法,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行业范围,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需要完善资源环境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健全交易制度和技术规范,完善确权、登记、抵押、流转等配套管理制度;需要提升资源环境要素交易监管水平,推动数据标准统一规范,加强数据质量监管力度和运行管理水平;需要持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强化法治支撑和保障等。
摘编自《人民日报》
【王磊:践行全新合作理念,金砖合作展现巨大吸引力】
北京师范大学金砖国家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王磊认为,作为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金砖国家砥砺前行,携手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持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性变革。一是金砖国家坚持倡导开放包容。10年来,金砖国家启动金砖国家与区域国家领导人对话会机制,先后举行了同非洲国家、南美洲国家、上合组织成员国、孟加拉湾经济技术合作倡议国等地区国家之间的对话会,体现出金砖合作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中国创新性地提出“金砖+”合作机制,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融入金砖合作提供了有效路径。二是金砖国家坚持推动合作共赢。金砖国家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采取平等和协商一致的原则进行决策。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格局演变,金砖国家打造全面、紧密、务实、包容的高质量伙伴关系,结伴而不结盟。为应对层出不穷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金砖国家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相互支持,对话而不对抗。三是金砖国家坚持聚焦共促发展。金砖国家筑牢务实合作的基础,持续不断地推进在货币金融、贸易投资、能源资源等领域的合作。近年来,金砖国家又不断加强在供应链、物流链、农业和粮食安全、本币结算和跨境支付、疫苗研发和公共卫生等广泛领域的合作。将全球发展作为合作重点。四是金砖国家坚持追求开拓创新。金砖国家打造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加强在未来网络、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制造、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化等领域的合作。紧跟数字经济发展趋势,重视加强数字时代的人才培养。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李军:深入理解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深刻内涵】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军表示,深入分析建设农业强国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解。如今,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仍较为突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面临的挑战也十分严峻。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势必会影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必须着力破解上述矛盾和问题,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第一,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一方面,农业的稳定发展能够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为其他行业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相比,农业现代化是明显的短板弱项,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第二,建设农业强国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前提。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其生活水平的提升与农业强国的建设步伐息息相关。和城市相比,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相对薄弱,精神生活也相对匮乏。此外,农业还承担着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的任务,要提供更加科学、绿色、均衡的农食产品。第三,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可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必须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使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具有更高附加值,在国际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摘编自《经济日报》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