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市场经济、高质量充分就业、“千万工程”、 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陈乐一: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陈乐一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首先要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其次要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再者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用市场化办法和改革举措破解难题,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扩大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范围。同时要持续激发和增强企业活力,充分调动各类企业能动性和积极性,加大金融对各类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李志明:新时代新征程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大意义】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李志明指出,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意义重大。具体而言,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题中之义,只有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让更多人通过劳动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提升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必要条件,将人口数量红利转化为质量红利,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完善社会保障,有助于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促使潜在经济增长率得到一定程度提升。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就业是沟通社会需求和供给的桥梁,是连接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纽带,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就业是社会成员获得收入来源的主要手段,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能够有效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和比重,对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经济日报》
【郑淋议:明确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重大任务】
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郑淋议指出,“千万工程”从人居环境整治切入,逐渐向外扩展、延伸和迭代,成效显著,影响深远,对未来乡村的建设、经营、发展和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首要任务是要以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有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向发展美、风景美向风尚美、形态美向制度美转型,塑造未来乡村建设新面貌;根本任务是要以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抓手,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发展阶段,围绕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着力促进生态产品价值有机实现,激发未来乡村经营新动能;关键任务是要以要素自由流通为主线,以县域为城乡融合发展为重要切入点,积极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未来乡村发展新格局;核心任务是要以多元协同治理为保障,突出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从各类主体实际需求出发强化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提升未来乡村治理新境界。
摘编自光明网
【郑琛:推动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充分融合建设】
郑琛认为,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充分融合建设的核心在于找到最新的科技手段和城市现有顽疾之间的结合点。一方面,韧性城市建设要注重与已有智慧城市系统的协同性、嵌套性和整体性,双向部署是形成治理闭环的必要部署,建设全过程需要相关部门依据城市规划和管理的专业知识以及科学方法,找到最新的科技手段和城市现有的顽疾之间的结合点,使城市的每个智慧要素都具有韧性。另一方面,要辩证地厘清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的边界与交集,确立科学的、全面发展的智慧城市和韧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充分调动各部门、各行业、各类技术专家深度、全程、同时参与指标预研、开发、预评估和实施,着力发现智慧城市与韧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的矛盾点,不断迭代融合建设方案。同时,韧性城市和智慧城市的融合要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在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增强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人民的参与度和参与水平。
摘编自《学习时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