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
首页> 理论频道> 文史科教 > 正文

加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2023-09-18 09:46

  作者:马方(西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战略部署。适应法治建设新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提出,加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这对推动国家安全学学科发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必须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深化法学与国家安全学交叉融合,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提供坚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深入研究国家安全法治实践。法治实践是法学创新发展的根基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国家安全法治实践日益丰富,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提供了丰厚土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动国家安全法治建设进入快车道。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国防法、生物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国家安全法律纷纷制定、修订并颁布实施,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以国家安全法为骨干,由单行专门法以及相关法规、规章和党内法规组成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法律依据,有力推动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法治化持续深入。加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必须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不断拓展的国家安全法治实践,加强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研究,从法律制度的运行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认识规律,确保学科建设始终植根实践沃土、充满创造活力。

  强化问题意识、提炼法治理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加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前沿问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解决问题提供法治理念、法治思路,不断丰富国家安全法学学科的理论成果。当前,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日益完备,但也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例如,一些国家安全法律之间衔接协调还不够顺畅,非传统安全领域、新技术领域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供给相对不足,配套地方性立法相对缺失,等等。此外,法律制度日渐完备之后,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应围绕国家安全领域“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开展基础理论和对策研究,从中提炼和完善与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相适应的国家安全法学理论,为实现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相互配合、协同运转,更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理论指引。

  更好服务国家安全战略需求。加强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以学科建设的实际成果服务国家安全战略需求,不断满足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这就要求国家安全法学学科不仅要在推动国家安全法学创新发展上取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还要在培养实践急需的国家安全法治人才、锻造具有一流学术水平的研究队伍、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切实保障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相比,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人民期盼相比,国家安全法学学科建设还存在差距和不足。比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国家安全法治人才的能力还不强,有交叉学科背景的研究人员数量总体偏少,智库建设的质量有待提升。应瞄准国家安全战略需求,着力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学科实现高质量发展。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