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梁启东(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博士、二级研究员)
2018年,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今年9月7日,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一次明确强调:“东北资源条件较好,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区位优势独特,发展潜力巨大。”当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坏新发展格局中,东北要立足独特优势,不断拓展全面振兴的深刻内涵,把握东北振兴的战略地位和历史使命,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
提升东北振兴的战略高度,以产业发展厚植东北发展优势
东北振兴要保持经济的总量和增速,但绝非仅仅是GDP和其它经济指标的振兴。经济增长固然是基础和关键,但服务国家统筹发展与安全也不容忽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都是重要产业基地、能源基地、生态保障基地,堪称“国之重器”。东北地区的产业构成主要是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等重化工业,大飞机、高速火车、量子卫星、重型燃气轮机、数控机床等等能够代表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领域,正是东北三省的优势。在这里,聚集了一大批重磅企业,虽说市场规模不一定很大,但却是保持国家产业独立和迎击各种风险冲击的“顶门杠”,是保持民生和市场稳定的压舱石。在大国崛起的征程上,东北要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发,准确研判国际局势对国内经济的综合影响,建好建强国家重型装备生产制造基地、重要能源及原材料基地,不断提升东北振兴的战略高度。
对此,一是要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要改造升级“老字号”,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老字号”产业赋能增效,特别是要从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及系统集成整个链条上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升级;深度开发“原字号”,对冶金、石化等“原字号”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改变“炼”有余而“化”不足、“粗化工”有余而“精细化工”不足、原材料有余而增值链不足的状况,推进“原字号”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培育壮大“新字号”,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要坚定不移把准“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东北地区在区位、资源、产业、生态等方面具有良好基础,像辽宁的机器人、医疗CT、高档数控机床、燃气轮机等产品,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同时,东北拥有将近一个亿的人口规模,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这些都是扩大内需、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东北地区要把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有机结合起来,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振兴,以振兴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不断探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统筹推进补齐短板和锻造长板,针对产业薄弱环节,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吃好“科技饭”、走好“创新路”,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夯实东北振兴的有力保障,不断维护粮食安全、打造北方生态安全屏障
加快东北全面振兴,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补齐发展短板的重大任务。同时,加快东北全面振兴,也是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重要部署,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打造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有力保障。
对此,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加大投入,率先把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同步扩大黑土地保护实施范围,配套实施河湖连通、大型灌区续建改造工程,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践行大食物观,合理开发利用东北各类资源,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养殖,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大产业。协同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确保“生态安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推动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坚持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打造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体验场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依托东北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优势,发展现代生物、大数据等新兴特色产业,发展冰雪经济和海洋经济,推动冰天雪地进一步转变为金山银山。
拓展东北振兴的广度深度,不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面对全国开放大棋局,面对国际局势变化大环境,面对安全发展赋予东北振兴的重要使命,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不能仅仅盯着货物贸易、边境贸易上,要以战略眼光、全球视野来谋划。
在开放的战略上,要更有想象力。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好沿海经济带和沿边开放大文章,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管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打造成为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构建陆海统筹、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开放的布局上,要更有大视野。突出自身产业特色,着力培育外贸出口竞争新优势。比如辽宁可以加大以大连为核心的沿海经济带开放,大连、丹东、营口、盘锦、葫芦岛多点开花;吉林可以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黑龙江可以加快与俄罗斯全方位合作,等等。
在开放的设计上,要更有大动作。推进重大跨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升通道服务水平,积极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经验;推进实施一批利用外资重大标志性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对外合作;打造中俄合作的桥头堡和枢纽站,进一步扩大中俄经贸合作,加快推进中俄天然气管道、中俄滨海国际交通走廊等重大跨境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中日韩经济合作,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实现多边合作、多方共赢。
在开放的操作上,要更有硬措施。创新招商渠道,营造投资环境,确定引资重点,让远方的朋友愿意留下来;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大力简政放权,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对外开放的“加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和便利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