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网络强国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贾品荣:把握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贾品荣指出,新质生产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重点聚焦技术含量高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强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增强发展新动能,兼具科技供给高质量和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的特征。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改善营商环境、增加研发投入、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教育质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克服高端制造业的技术短板,增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度融入绿色化,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打造高效生态产业集群,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高耗能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跃迁至价值链的高端水平;打造数字核心技术,推动数字技术与其他技术领域不断实现跨界协同,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释放人才活力,必须加快培养能够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让创新型人才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者、推动者。
摘编自《光明日报》
【闫相斌:立足全球视野发展科学技术】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教授闫相斌指出,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协同创新、合作创新、开放创新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一带一路”建设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果就是一个生动例证。立足全球视野发展科学技术,一是要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最大限度用好全球创新资源,深入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支持各国优秀科学家来华工作,促进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二是要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构建面向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投资者共同参与创新的多层次开放式创新政策体系,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新领域新赛道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颠覆性技术创新。三是要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一方面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更高质量的创新生态系统,同时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打破个别国家技术封锁和“脱钩断链”图谋,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摘编自《经济日报》
【刘为军:从立法执法司法层面护航网络强国建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网络安全与法治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刘为军指出,如何以“安全和发展同步推进”为使命,推动刑事法治融入网络空间治理,为网络空间发展建构刑事法治安全前提,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网络强国建设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护航网络强国建设,必须长期持续进行科学立法,织牢网络犯罪的刑事法网。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法律,丰富了网络犯罪的刑事法律制裁体系,为诸多新型网络犯罪行为的刑事惩戒提供了法律依据。未来的网络刑事立法中,仍需继续厘清安全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将犯罪的高发态势和刑事制裁的轻缓化、扩大化都纳入立法的价值考量,避免刑事法律及责任的不当扩张。护航网络强国建设,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严格执法,压制网络犯罪的高发态势。当前,新型网络犯罪频出,为执法制造难度、增添障碍。我国执法机关积极引入前沿科技,创新网络犯罪侦查技战法,显著提升了网络犯罪执法效能。护航网络强国建设,必须坚定落实公正司法,确保对网络犯罪不枉不纵。检察机关以数字检察为牵引,提出“类案监督”模式,针对网络犯罪积极履行检察职能,不断提升网络犯罪案件办理公正性。司法机关通过进行网络化、科技化改革,有效缓解了司法资源的短缺困境。
摘编自光明网
【杨仁发:中小企业应把握数字化转型发展新路径】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仁发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答题”,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实现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从作用机制上看,数字化转型主要从三个方面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第一,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基础设施及数字平台提高信息标准化和结构化,高质量高效率地匹配产业链相关企业,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融资约束困境,有助于降低企业搜寻成本、合约成本在内的各类外部交易成本。第二,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中小企业及时掌握需求变化,提高价值链环节联系度和紧密度,促进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细分专业化产品,促进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有效链接价值链各环节头部企业,形成创新资源共享,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价值链升级。第三,数字技术与数字应用加强了生产、销售和经营等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感知分析,实现对产业链、供需链各环节可能面临风险的智能化预测,同时为企业识别外部环境风险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对外部风险的甄别、感知和处理能力,有效抵御潜在风险的冲击,有助于提高企业韧性。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