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邓海建
用五年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方式。新中国成立以来,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对于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十四五”时期和未来中长期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舟行万里,御风而前。乘风破浪的航船,离不开三重支撑:笃定的方向感、稳健的路线图、强劲的动力源。
“五年规划”传递着笃定的方向感。“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正因为方向笃定、未雨绸缪,我们才能用汗水与成就不断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五年规划”擘画着稳健的路线图。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执行,标志着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起步。遵循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性要求,此后,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的历程,就是一部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认识规律、把握规律、不断发展完善的历程。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引之下,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就是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精绘出了路线图。这些发展目标,是我们今后围绕中心工作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指南。
“五年规划”澎湃着不竭的动力源。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五年规划”鲜明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模式、中国优势。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了一整套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此外,健全的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是确保党中央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的关键。各地方各部门摒弃教条主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集思广益、一事一议,凝聚人心共识、汇集智慧力量。这种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式,本身就是统一全党认识、形成社会共识的“聚力”过程。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汇集智慧成合力、干在实处见成效,在五年规划上精耕细作,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我们必能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以高质量发展对冲变局之挑战,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在贯彻落实五年规划、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上,14亿多人始终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邓海建)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