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城乡人才发展、中国城市史研究、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轶、魏巍:推动人才要素双向流动,促进城乡人才发展更加平衡】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魏巍指出,目前我国城乡人才流动仍然存在不平衡的问题,制约了城乡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协调发展。努力推动人才要素双向流动,是解决乡村人才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有效促进人才要素双向流动,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在完善人才流动制度保障层面,进一步放宽城市落户限制,扩大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的就业和生活空间;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未落户常住人口市民化水平;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在优化人才流动政策激励层面,加大对城乡人才流动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城乡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城乡人才创新创业活动的税收优惠力度,鼓励城乡人才创新创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为城乡各类人才的就业、生活、学习等提供更好的贷款、担保、保险等金融服务。在创新人才流动模式和渠道层面,建立城乡人才的交流合作机制,促进城乡人才的知识共享和经验互鉴;推动城乡人才创新创业,建立城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推动城乡人才返乡就业,建立城乡人才返乡就业服务体系。
摘编自《光明日报》
【何一民:深化中国城市史研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学术力量】
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何一民认为,新征程上,广大城市史研究工作者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推进中国城市史研究,为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历史智慧和学术力量。一是构建新范式。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于中国历史、中国国情,同时借鉴吸收世界各国在城市史研究方面已经取得的学术成就和理论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城市史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二是用好新技术。积极掌握和运用城市历史地理信息系统(GIS)、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资源和力量,加快中国古代城市史资料数据库、中国近现代城市史资料数据库、新中国城市史资料数据库等建设,强化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史料基础。三是开拓新领域。当前,城市史研究还有很多重要领域可以开拓,如城市人居环境史研究、城市治理史研究、城市转型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发展变迁研究、江河流域城市发展变迁研究、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研究、当代城市发展道路研究等。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李蕊:粮食安全保障法为依法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制度基础】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蕊指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于法治。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出台,为依法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治理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和稳定性奠定了制度基础。一方面,粮食安全保障法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实施提供法治路径。该法正是以粮食安全战略为引领,从纾解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出发,把粮食安全战略中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可操作性的部分凝练上升为法律规则,用法治手段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予以确认和巩固。另一方面,粮食安全保障法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供法治支撑。该法以“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为宗旨,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核心原则、主要制度及机制等系统梳理并予以规范确认,有效衔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目标要求,围绕建立粮食安全责任制,厘定了鼓励倡导的方向路径,也划定了底线红线。同时,粮食安全保障法为构建粮食安全保障法治体系提供统领。作为我国粮食安全领域的基本法,粮食安全保障法初步构造了以粮食安全保障法为牵引,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两部专门性行政法规为骨干,有序发挥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协同作用的粮食安全保障法治体系。
摘编自《经济日报》
【黄泰岩:高质量发展以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为重点任务】
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黄泰岩指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本身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突出表现。以人民为中心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决定了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一是解决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农民市民化,促进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加快向市民转化,促进更多农民向城镇转移或就地转移;推进农村城镇化,通过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解决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文化、生态等优势,发展文化、旅游、健康、体育等产业;发挥区位优势,加快高水平对外开放。三是解决产品和服务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不充分。通过扩大内需,巩固和增强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和增强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通过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良性互动,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螺旋上升的动态平衡。
摘编自《学习时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