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创新理论、新型工业化、韧性安全城市、科技创新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丁晓钦、侯婉月:在更高起点奋进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丁晓钦、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侯婉月表示,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践行人民至上理念。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二是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需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布局,加快推进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高水平建设,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是坚持推动由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进一步推动足以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和规模经济的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范围广、质量高、方式新、动力足、制度优和平台新的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摘编自《光明日报》
【柳建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柳建辉指出,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科学把握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一方面,正确认识世界大势。当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同时,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另一方面,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当下,要冷静观察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动,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既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及时优化调整战略策略,又保持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为各种风险所惧。同时,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李晓华:增强发展动能,实现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华认为,新型工业化的高质量发展,突出反映在作为物质技术重要载体的产业体系上,具体表现出科技水平高、生产效率优、经济效益好、产业韧性强、生态破坏少等特征。其中,增强发展动能是实现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层面,既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又要加强各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既要提高相对成熟产业的技术水平,又要加强前沿科技和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在推进数智化转型层面,要在加快数字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立产业互联网平台、畅通数据流通、开发和共享各种应用。在深化开放合作层面,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要素、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合作,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吸引和利用外资,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支持国内企业更好走出去。
摘编自《经济日报》
【姚天香、李晚莲:加快推进技术创新落地应用,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贵州财经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姚天香、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李晚莲指出,建设韧性安全城市既是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要深入推进技术创新,强化基础研究,确保技术创新贯穿于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全过程,不断提升安全韧性科技支撑。在深化技术融合应用层面,积极整合并应用前沿信息技术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构建集成式智能平台,并建立智能反馈机制。在推进智能化安全管理层面,运用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创建安全事件的模拟环境;开发更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和协议,确保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的数据安全和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加大力度研发大数据分析模型,加强城市安全管理的动态化、精细化。在加大与科研院所合作层面,通过不定期高端论坛、研讨会等形式,加强行业交流和知识更新;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深厚学术和研究资源,探索成立专门的城市韧性研究机构或智库,探索应对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等综合性解决方案。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秦惠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长春理工大学秦惠敏表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持续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基础研究,有针对性地完善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体系,有组织地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快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创新,聚焦量子力学、脑科学、基因技术等做好前瞻性部署,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商业航天、生物制药等新技术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另外,重视场景驱动,推动形成企业主导型科技成果转化新型组织模式,健全完善科技成果高质量供给、高效率转化的创新生态,提升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重大场景的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以新技术的场景化快速应用有效破解产业和产业链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