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座谈会在京举行
首页> 理论频道> 会议快讯 > 正文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座谈会在京举行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4-06-04 15:54

  光明网讯(记者王晓秋)5月23日,以“如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为主题的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座谈会在光明网举行。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曹东勃,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室主任、教授韩文乾,外交学院教授欧亚,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讲师叶子鹏,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虞海波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同步进行。

  曹东勃围绕“怎么处理好讲故事和讲理论两者之间的协调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他认为,首先需要明确互联网在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方面的定位和作用。目前来看,互联网不能仅是学习资料的提供者,而是要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一个讲述者、解读者和传播者。其次,随着自媒体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些问题也随之显现。一方面,自媒体对于关键信息的捕捉能力参差不齐,客观上加大了官媒传播压力。另一方面,自媒体内容同质化程度较高,导致理论传播的边际效能快速递减。最后,青年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内在动力不足,党的创新理论网上理论传播需要从青年个人的发展、升学、就业等具体问题来出发,让青年群体能够从党的最新路线方针政策中找到对自己的成长发展有益的参考。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要继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话语转换、综合治理以及针对青年的党的创新理论传播。

  韩文乾以逻辑和鲜活两个词展开分享,认为理论宣传要进行逻辑的重构,宣传时要突出重点,使之成体系。除此之外,青年目前很难看到最新的数据,对于国家发展缺乏具体的概念,因此要讲鲜活的故事,以实例和数据引起青年对理论的兴趣,站在青年的立场讲理论、传播理论。

  欧亚表示,现阶段作为党的创新理论传播主要渠道的媒体,要加强党的理论网上传播,提高公信力、影响力。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怎么样牢牢抓住青年群体,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可以根据青年人的阅读浏览习惯制作理论内容,打造爆款理论短视频,突出核心观点。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对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也需要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下一步做好理论传播工作,一是要清楚理论传播的受众是谁?从而根据目标受众调整传播方案,进行精准化传播。二是可以尝试打造“网红式”宣讲主体,或与留学生群体建立常态化对话。三是在理论传播内容上,通过展示世界人民的生活,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图景。

  叶子鹏认为党的创新理论相对厚重,但目前网络传播倾向于轻量化,轻阅读,是强中心化跟弱中心化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张力明显。党的创新理论青年化,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要不回避热点、痛点,同时也能有比较鲜明的观点。青年群体亟需正确、正向、正态的创新理论,从而能够入脑、入心、入行。对于青年来说,理论传播一方面要对青年需要给予关注,另一方面要对青年问题给予回应。

  虞海波从五个方面对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提出了建议。第一个是精准靶向,党的创新理论传播首先要有方向,要能在实际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第二个是精准把脉,理论传播的对象要精准。对不同受众输出的内容要有所不同。立足受众实际,把准网民的需求,增加传播有效性。第三个是精准定位,理论传播者对自身角色定位要准确,要时刻自省自己的理论研究有没有传播性。第四个就是精准发力,以精准思维提高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有效性。以合适的内容、合适的方式、合适的时机,实现创新理论的有效供给。第五个就是精准评价。精准评价是提升党的创新理论网上传播有效性的最后一环,也是新一轮理论传播的起点。要推动传播效果的评价体系建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进入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圆桌讨论环节,专家们围绕“什么是青年人感兴趣的问题”以及“怎么把党的创新理论和具体的问题做衔接”进行了进一步讨论。

[ 责编:李澍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