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改革得其法则事半功倍
首页> 理论频道> 党建政治 > 正文

改革得其法则事半功倍

来源:经济日报2024-06-19 10:04

  作者:魏传光(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法。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不得法则事倍功半甚至产生负作用”。这些重要论述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方法、指明了实践路径。

  更加注重系统集成

  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挥各项改革措施的联动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这就要求强化各领域改革联动和集成,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蹄疾步稳。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坚持系统观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必须更加注重立足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加强改革举措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放大改革综合效应,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更加注重突出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突出改革重点任务,把握关键环节,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推进。

  突出重点就是要牵住改革“牛鼻子”,以重点带动全局。通过重点领域改革的“一子落”,带动全面深化改革棋局的“全盘活”。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问题谋划推进改革。着眼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

  具体而言,一是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进一步优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性制度,通过深化改革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二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三是把新兴领域改革作为重点,构建自主自强、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更好推进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四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加强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注重改革实效就是要使各项改革成果取得实际效果、产生实际收益,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从而进一步凝聚共识,更好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当前,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因素还大量存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有真招实策,实打实地解决问题。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以经济发展实绩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勇气。

  增强改革实效,关键在于强化改革的执行力。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确保各项重大改革举措落到实处。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主动谋改革、全力抓改革。始终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增强担当作为的使命责任,反对虚改革、伪改革,聚焦、聚神、聚力推进改革。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谋划实施新的改革举措,切实提升改革的精准性、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在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方面见实效;在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方面见实效;在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方面见实效;在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见实效,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