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产业数字化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杨奎:紧扣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把改革推向前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杨奎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我们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在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上下功夫,以科学谋划和创新魄力寻求破题的思路方法,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中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坚持系统观念,在全面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中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注重系统集成,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促进各项改革措施协同发力,提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效能。
摘编自《光明日报》
【逯新红:多维发力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世界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逯新红指出,面对新阶段新要求,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确保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应从多个维度进行完善。一是深化规则标准对接机制,加强政策、法律、监管等领域的沟通与协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建立常态化的规则对话平台。二是构建更加畅通高效的互联互通合作机制,进一步优化项目规划与实施流程,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强化区域合作,加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三是深化贸易投资合作机制,推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强化金融合作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合作与风险防控。四是完善绿色、数字、创新发展机制,强化绿色机制基石,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立跨国科研平台和创新生态系统,为共建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多元化提供强大支撑。五是夯实民心相通机制,加大对文化交流活动的支持力度,推进教育领域深度合作,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促进民间互动。六是强化廉洁合作机制,建立全面的透明度提升机制,加强国际反腐败合作,强化参与企业合规意识,维护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良好声誉与长远利益。七是完善国际合作机制,积极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体系,探索与共建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经济走廊等合作新模式,为跨国项目提供法律保障和公平高效的争议调解服务。八是建立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风险评估体系,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强化安全保障措施,推动构建跨国安全合作网络,确保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平稳推进。
摘编自《经济日报》
【蔡笑天、李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蔡笑天、李哲认为,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机制、科研范式和创新组织模式,破除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藩篱,释放创新活力和潜能,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需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重点领域政策统筹,完善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强化科技、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政策协同联动,强化市场准入、行业监管等政策的科技创新导向,完善保障创新的科技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竞争行为与秩序。第二,夯实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制定有利于人才、技术、金融等高端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的政策,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发挥产业链引领带动作用,构建优势互补的创新联合体。第三,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构建以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深化要素分配、成果赋权等激励制度改革,构建布局合理、体系健全、功能完善、运行通畅的科技基础条件支撑平台。第四,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持续扩大民间科学基金规模,大力发展科技金融。
摘编自《科技日报》
【杨泽坤、杨宜勇:深化文化产业数字化改革,解放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数字人文研究院研究员杨泽坤、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杨宜勇认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需要坚持科技创新赋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适应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从供给侧来看,其中包括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等方面。从需求侧来看,文化数字化消费的崛起反映了消费模式和结构的转变,并且突出了个性化、审美化、体验化的消费形式。进一步深化文化领域的数字化改革,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深入推进文化事业数字化的改革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数字化手段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让更多人了解、认同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趣味性和娱乐性,提升用户体验感,增强用户黏性;拓宽受众群体,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降低文化传播的门槛,促进文化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交流,深入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的改革和发展。
摘编自《北京日报》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