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尹文华(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指出:“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5年来,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取得重大成效,高质量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开放型经济格局加快构建,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西部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为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此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以新质生产力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新质生产力可以从“新”和“质”两个层面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起点是“新”,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关键在“质”。无论是“新”还是“质”,智能化、数控化、复杂化、精细化生产工具对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一段时间,受人才资源稀缺、财政性资金和市场资金供给不足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城市大中小型企业的创新支撑能力、技术创新活力、技术转化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创造能力整体较弱,农村农机装备较落后、农机管理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加快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仅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成为驱动经济运行的新的生产要素,而且有效提升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用实际行动推动了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为推动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持久动能。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精深加工度”。这更加体现了党中央在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的进程中始终以提升生产工具科技化水平为重点护航西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
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从本质上来讲,新质生产力要求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的高消耗、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脱钩”,要求经济低碳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即要始终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定不移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之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除了要充分发挥劳动者的创造力、优化劳动资料的配置、合理利用劳动对象等之外,还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空间格局、生产生活方式、产业结构等,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贡献持久力量。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比较丰富,多民族聚集的文化优势较为明显,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收入低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科技水平低下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下,西部地区的一系列诸如白色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特别是农村土地荒废问题日益凸显。此外,存在乱砍滥伐、非法开垦、非法侵占林地、大水漫灌等恣意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导致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盐渍化,西部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面对此情况,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基本前提,以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以解决各类突出环境问题为根本任务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强化生态资源保护,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建设,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等等。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方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有力证明“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论点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另一方面,我们着力从独有的“生态文明”维度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前迈进。这既是重要方法,又是远大目标,从而把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内涵和精神实质体现得淋漓尽致,进而为全面提升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提供重要保障。
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西部地区科技创新迈上新台阶
新质生产力孕育于新时代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意味着生产力的跃迁,必然需要更多的创新型劳动者及其带来的更多突破性创新,把人才要素融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创造更多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与中东部相比较,西部地区虽然有特色产业、资源能源、土地面积等方面的优势,但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稀缺等不利因素的制约下,没有吸引人才的先天优势和优越环境,反而易使大量人才和劳动力大面积外流。“孔雀东南飞”成为西部地区人才发展现状的真实写照,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一定程度上受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补西部地区人才资源稀缺、创新动力不足之短板,改变西部地区人才发展不利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而且充分彰显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在这样的向好形势之下,更多的人才资源宝库被充分挖掘,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聚集西部,为西部大开发建言献策,一支有效支撑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逐渐构建起来,促进了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为把人才红利注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必将为推动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