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探索中国特色的经济现代化之路
首页> 理论频道 > 正文

探索中国特色的经济现代化之路

来源:经济日报2024-09-29 10:23

  作者:迟福林(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75年来,我国立足本国实际,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经济现代化之路,奠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物质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下风险挑战日益增多的国内国际环境,要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自觉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使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

  新中国是在极其薄弱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75年来,我国坚持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与不懈努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空前跃升,人均GDP显著提高,跻身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国际影响力日益彰显,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

  其一,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后期的历史性跨越。75年前,新中国工业几乎一穷二白,设备落后、产能低下,日用生活消费品类中,仅能制造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不多的品种。75年来,从“造不了”到“造得出”再到“造得好”,中国制造实现跨越式增长,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全球第一。工业增加值从1952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9.9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5%。按现价美元测算,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自此以后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其二,从封闭半封闭到高水平开放的历史性转折。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里,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物质生产匮乏,经济建设资金短缺,与世界经济交往的范围狭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把握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历史机遇,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较快发展,而且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以货物贸易为例,195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仅为11.3亿美元;197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206亿美元;2023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59360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贸易强国建设扎实推进。历史证明,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其三,从短缺经济时代到消费新时代的历史性提升。75年来,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不少群众挣扎在贫困线上,生产要素短缺问题十分突出。195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98元,人均消费支出仅为88元。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居民收入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消费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从197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71元、人均消费支出仅为151元,提升到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218元、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6796元。同时,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教育、休闲娱乐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较快增长,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逐步提高,消费市场繁荣稳定。1978年居民恩格尔系数为63.9%,到2023年下降为29.8%。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为45.2%,比2013年提高5.5个百分点。

  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启示

  作为一个拥有超大规模人口的经济体,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向经济现代化迈进的历史性跨越,关键在于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到了改革开放这条发展之路,有以下几方面经验启示值得总结。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再到新时代提出以新发展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我们党总能顺应时代潮流,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总结我国75年来经济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作为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通过经济发展推动国家与社会的进步。无论国内国际形势如何变化,始终坚持这一中心不动摇,始终坚持把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始终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75年来,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后致力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这是推进经济现代化的重要动力。75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民生保障不断取得新进展,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建成,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民生保障网织密兜牢;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正是因为始终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伟大创造,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坚持推动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一方面,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新中国成立75年来,随着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基础性”转变为“决定性”,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另一方面,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回望历史,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机遇,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坚持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结构性难题,在新的起点上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75年经济发展的历程,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除了上述经验外,还有坚持探索适应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等,这些都为我们在新时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做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大文章

  未来5年至10年,是我国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从75年奋斗历程积累的经验看,关键是做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篇大文章,有效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有效化解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风险挑战。

  今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面临的环境和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科技结构、城乡结构、贸易结构都有较大升级空间,蕴藏着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升级仍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挑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是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破解经济现代化面临的难题,以结构转型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现代化进程,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建设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实现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增强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既“放得活”又“管得住”。

  关键是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我国要素市场化改革任务还相当繁重和艰巨,要着力扩大要素市场化配置范围,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例如,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要求,打通城乡要素流动梗阻,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按照“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要求,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配套,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按照“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要求,建立数据要素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等等。

  重点是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经济现代化离不开高质量的经营主体。一方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坚持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完善公司治理,强化民营企业合规合法经营,推动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内更好发挥稳增长、保就业、促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基础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实践证明,大国的发展离不开全球环境、全球市场、全球要素。必须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既要主动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又要加快推进贸易创新协调发展。特别是我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仍有相当大的空间,要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鼓励专业服务机构提升国际化服务能力,为全球投资、贸易提供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落脚点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在这一过程中,关键是用改革的办法逐步形成有利于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通过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

[ 责编:陈锐海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互联网企业微党课

  • 何以模范 | 北疆文化系列专题片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