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胡彩娟(浙江财经大学),余雯哲(浙江财经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同时要求“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利用我国人才优势、产业配套优势及市场优势,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情况下,实现生产力水平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关键在于发挥好生产性服务业的赋能效用,这是当前亟须深入探讨的重要议题。
实现高水平生产要素聚合的关键动力
生产性服务业是依赖新技术和新模式的产业高端化产物,具有知识密集、附加值高、融合性和专业化强等显著特点,涵盖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与商务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金融服务与管理以及生产性支持服务等多领域内容,其实质是通过集聚各类生产要素,发挥综合优势,成为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源。
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促成“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进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迅猛发展的新经济时代,数智技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最重要生产工具之一。而生产性服务的主要手段正是数智技术,即充分利用数据、技术要素及其相应的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成果,在资本、管理等要素加持下,实现更高水平的要素配置,逐步推进拥有更高综合素质的新时代劳动者、数智化的劳动资料、以数据信息为主的新型劳动对象实现高水平交互融合。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将上述多要素高水平聚合发展,从而实现更高科技含量和综合水平的服务提升,助力各大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专业化服务提升三次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全要素生产效率,并根植于三产融合,裂变催生出一系列未来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分工愈发明确,工业化发展从劳动密集型走向资本密集型,再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传统生产服务逐步被推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生产性服务业,并与一二三产业进入高级互动阶段。生产性服务业与三次产业互动融合、互为供需,在制造业中尤为显著。从产业演变看,随着制造业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适应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和专业分工细化的趋势,制造业企业不得不将研发、设计等一系列生产性服务活动进行垂直分解,外部化实施,从而催生独立的生产性服务业;从产业关联与波及效应看,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制约或促进制造业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提高的重要因素;从产业分工视角看,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将带来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其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则带来制造业运营成本的下降。“制造+服务”双轮驱动已是成熟的产业发展战略,即以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支点,撬动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迭代升级。研发破局、科技赋能、设计增值、金融输血……生产性服务业已然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哪怕部分价值被涵盖于制造业产品价格中,其发展内涵与战略价值仍远高于统计数据。
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路径
如何科学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究其根本,生产性服务业脱胎于产业发展,天然糅合着三次产业蝶变需求。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抓手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有利于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有利于培育经济新动能,尤其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转型,也有利于壮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实质是加速技术创新及其产业化,从而形成高效能生产力载体和持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当前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应以“高质量”和“融合式”为主旋律,以数字化、融合化、国际化和品牌化为目标,以优质企业、优质科创平台两大“牛鼻子”为抓手,以平台基础夯实、重大项目引领、企业活力激发、高端人才引育为路径,以信息科技、高端商务服务为重点,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一是需求导向与引领。以三次产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集群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定需求和前瞻性需求预判,着力加强服务业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注重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嵌入应用,催生新产业、新动能,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内核的服务经济体系。
二是路径选择与抓手。以培育大企业、构建服务链、促进集群化为重中之重,加大招引高能级产业链带动性强的链主型生产性服务业项目,培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鼓励生产性服务业各业态渗透交融,实现专业化服务的有效集聚;结合实际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布局,按需发展信息服务、高端商务服务、研发设计等产业,更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原研平台与能力。以高能级专业化平台建设为核心,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的原研能力。大力招引、培育战略科学家和高水平人才,加快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原则上实现“一集群一平台”布局,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技术发展。
四是制度完善与供给。以突破性技术、全新领域与赛道、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为基本特征的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地需要新制度支撑与助力,这是“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的应有之义。其中不仅涉及政府内部的事权责任主体明确、部门关系理顺等问题,更重要的是面向市场主体的资源配置(包括生产要素、财政、金融政策与奖补举措等)制度、产权制度等的完善与供给。
五是生产关系迭代与保障。以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及两者高水平深度融合引领的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必须有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做保障。诸如企业更新迭代、传统产业转型需要敏锐而又极富创新动能的企业和企业家,又如新产业、新模式亟需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体系、金融支持体系联动的整体优良营商环境……因此,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打造创新支持型营商环境、实施高水平开放战略等是当前完善新型生产关系的重要内涵,并基于此形成动态化的生态体系,从而保障“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