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主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从文化传统维度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
从文化传统维度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传统,必须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传统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肖伟光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认为,从历史逻辑看,注重文化传统,就是为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为坚定不移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提供文明远见、文化定力、文化动能。回望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理论的形成、制度的确立、文化的发展,都是党带领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的结果。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国外现代化的翻版,而是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现代化新路。从理论逻辑来看,文化传统是决定道路选择的重要维度,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一方面,如果不从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来认识中国式现代化,就不可能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内在根据与深层逻辑,就无法进一步巩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基础与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是打破“言必称西方”、凡事“向西看”的思维惯性,进而建立起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理论视野和文化参考系的必要条件。从实践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第二个结合”是中华民族重建、挺立、巩固和丰富文化主体性的根本途径。实践证明,“第二个结合”让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底色、中国特色、中国优势。在“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打破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不自信和对西方文化、西方中心主义的盲目迷信,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赓续文明又更新文明,让中国式现代化拥有了中华文明赋予的深厚底蕴,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看到了新的希望、拥有了新的选择。【详情】
“六个坚持”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法治保障
推进法治领域改革,既要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注重法治建设的实效,又要从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对各环节的改革进行整体把握、系统推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的法治保障。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胡弋弋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站稳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立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二是坚持科学民主,推进立法领域改革先行。深化立法领域改革,持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尤其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等国家治理关键领域的立法,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改革需求,制定符合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创制性法律法规。三是坚持高效规范,推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要适应新时代政府治理新特点和新要求,科学配置权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不断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建设。坚持司法为民,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五是坚持标本兼治,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改进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提升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民守法。六是坚持一体统筹,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深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详情】
重视思想方法的学习,推动实现全民思想的现代化
促进人的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人的现代化核心是人的素质现代化,而素质当中,思想的现代化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素质能力、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渐进跃升,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扎实推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必须把推动全民思想现代化的学习放在重要地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图书和文化馆副馆长焦利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撰文表示,一方面,实现思想的现代化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观察、分析、认识和处理问题,防止和克服认识的片面性、表面化以及极端化。另一方面,实现思想的现代化需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要注重开阔视野,从国内外的比较中吸收营养、拓宽思路,不能闭目塞听、坐井观天;要注重总结经验,从成功和失败的分析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能把已有的认识和做法绝对化、神圣化。同时,实现思想的现代化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突破思维定式和信息茧房,从形形色色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客观分析的态度,既不能否定一切,也不能肯定一切:重视别人的经验,但是不能囫囵吞枣、照搬照抄;重视自己的经验,但是不能自负自大、固执己见。【详情】
释放文旅高质量发展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深度赋能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旅游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优化游客的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以数字科技释放文旅高质量发展动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深度赋能。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郑群明、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李伯涵在红网撰文指出,一是拓展数字化营销。基于旅游数字足迹利用大数据分析游客的行为习惯和偏好,结合旅游资源开展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协同地方政府,邀请网红、明星等高影响力人物直播宣传,变“流量”为“留量”,同时挖掘培养本土新人进行短视频营销,助力可持续性发展。二是完善智慧旅游平台。进一步完善智慧平台的服务内容,应用智能导览系统、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旅游服务的智能化升级;结合基于语音识别和图像识别技术,提供实时讲解和路线规划;进一步完善线上票务系统,简化流程,减少排队时间优化游客体验,打造人性化服务。三是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文化保护机制,搭建云数据库,加强对技艺、古籍、民俗进行数字化管理,结合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开发沉浸式、互动式的旅游项目,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得、触目可及,把场地变场景、场景变风景,造就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详情】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