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首页> 理论频道 > 正文

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来源:人民日报2024-10-15 10:13

  作者:中共政协全国委员会机关党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人民政协的历史贡献,深刻阐述人民政协的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对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讲话高屋建瓴、精辟深邃、内涵丰富,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为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人民政协和机关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奋力谱写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和重视人民政协工作,深刻阐述事关人民政协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用“十个坚持”高度概括了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遵循。

  深刻把握丰富内涵。“十个坚持”即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坚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坚持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十个坚持”科学回答了人民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保证、履职原则、价值取向、主题主旨、方式方法等,是对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特点规律的深刻总结。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努力把握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既知其义又明其理,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刻把握理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形势任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实践创新基础上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取得的重大成果,是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实现了党的人民政协理论的系统集成和创新发展。“十个坚持”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政协历史经验和工作规律的深邃思考和深刻把握,谱写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发展新篇章,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两个结合”的生动实践和光辉典范。

  深刻把握实践要求。“十个坚持”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是引领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的科学理论,必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深刻把握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确保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正确政治方向。要深刻把握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坚持在宪法法律和政协章程范围内高质量履行职能。要深刻把握人民政协的职责任务,坚持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要深刻把握人民政协的履职原则,坚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所有工作都锚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来推进,用服务中心任务的效果来检验。要深刻把握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着力重点,坚持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履职能力建设,保障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刻认识人民政协的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是科学、有效、管用的制度安排,在人类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政治价值。”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孕育人民政协制度的“基因”,也揭示了人民政协显著政治优势的“密码”。

  深刻认识鲜明中国特色。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吮吸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赓续契合和创造性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念,其性质定位、基本职能、工作方式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内在一致、高度契合。比如,中华文化崇尚“中和”精神,主张“天人合一”“忠恕仁和”“合群睦众”等,成为人民政协开展协商民主的有益思想资源。比如,中华民族形成了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传统,其中包括“商量”的施政传统,“集议”“谏议”的朝议制度,“清议”“乡议”的民间议事活动等,为人民政协开展协商民主提供了深厚滋养。这些都说明,人民政协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制度安排,是承载着中华民族价值观念的独特民主形式。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的国家,不可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政治模式,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深刻认识显著政治优势。人民政协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协商、遇事多协商、做事多协商的特点和优势,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这一制度安排有利于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更好保障最广大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有利于最大限度把全体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有利于促进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更好发挥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把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更加充分发挥出来,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深刻认识深厚实践基础。人民政协的成功道路是党领导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加强对人民政协的领导,阐明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召开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出台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政治协商工作条例,就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等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人民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政协党的建设得到强化,协商活动广泛多层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引领有力有效,团结联谊广度深度持续拓展,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作用进一步彰显。

  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事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分析人民政协所处的时代方位和肩负的职责使命,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五方面重点任务。人民政协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部署的重点任务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改革任务统筹起来,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

  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是建立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之上的。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以来,建立“第一议题”制度,制定全国政协党组、机关党组向党中央请示报告事项清单,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关于人民政协工作重要文件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举办新任委员学习研讨班、专门委员会主任会议暨学习研讨班、委员专题学习研讨班和各级政协干部专题培训班,不断深化理论学习。新征程上,人民政协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理论武装,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推动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实现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上共同进步、行动上步调一致。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更好把学习成效转化为高水平履职尽责的工作实践。

  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议政建言。十四届全国政协精心实施党中央批准的年度协商计划,对协商议政工作进行全流程规范和优化,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等主题,举办各类协商活动120多场次,许多议政建言成果转化为党和国家政策举措。新征程上,人民政协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聚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制定实施年度协商计划、组织视察考察调研、开展政协协商式监督,努力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高水平建言助力高质量发展。

  着力画好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最大同心圆。十四届全国政协适应新时代统一战线形势任务,积极创新思路办法和平台载体,通过做深做细做实联谊交友和谈心交流、健全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机制等,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新征程上,人民政协要完善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工作机制,多做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工作,支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履职尽责,做好民族、宗教、港澳台侨方面增进团结工作,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

  健全人民政协工作制度机制。十四届全国政协加强人民政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围绕学习培训、协商议政、调研视察等制定修订100多项制度。新征程上,人民政协要以钉钉子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决策部署,加强同其他协商形式的协同配合,助力完善协商民主体系。要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的机制,加强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政协机关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增强工作计划性、超前性、系统性、创新性、针对性、实效性。

  加强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十四届全国政协制定关于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委员履职作用的实施意见,健全联络服务委员、优化委员履职评价等制度机制,着力提高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政治能力和履职本领。新征程上,人民政协要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不断强化使命和责任担当,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决策咨询、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第一线的具体实践。要尊重和保障委员民主权利,做好委员服务管理,为委员履职创造良好条件。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推进政协机关建设,守正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政协机关干部队伍。

[ 责编:陈锐海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