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周雨(广州大学国家文化安全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袁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育与开放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到2035年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的总体目标。《国家安全法》《爱国主义教育法》等一系列法规中明确了国家安全教育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在高校大思政教育格局中的实践作用,是保障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明确国家安全通识教育的实践价值
居安思危的实践价值。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内外利益深刻调整,国家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国家安全的总体化、多维化、社会化趋势不断加强。为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践重心需要进一步下移。通过学习实践,深刻领会国家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价值。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不是一门隐性理论课程,而是在大思政教育格局中的一门重要显性课程和实践课程。将国家安全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观、国家观、文化观、道德观、法治观、历史观、民族观等充分结合,既避免讲大道理式的“硬融入”“表面化”现象,又为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思想观念注入强劲的实践动力。
主动回应时代需要价值。牢牢把握总体国家安全教育的政治属性、时代属性和战略属性,突出从国家利益全局视角开展大政治教育,以国家安全实践教育充分回应中国式现代化和强国建设的时代课题,引导大学生树立完善正确的安全观和主动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意识,培养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普通高校开展国家安全通识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也已全面达成共识,但严格来说,距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性要求和维护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实际需要还有差距。
重知识轻方法。从大学生对目前国家安全教育的反馈来看,更多学生停留在“知道什么不能做”的底线知识层面,极少能达到“为了国家安全能做什么”的实践方法层面。学生对于如何发现安全问题、如何研究安全问题、如何解决安全问题、学科交叉等能力掌握不足,所学知识缺乏综合运用场景。
重传统轻非传统。从授课内容来看,目前通识教育内容大多为政治、国土、军事以及间谍活动等传统安全,在非传统安全、新兴领域安全、国家安全前沿问题等方面涉及内容较少。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广泛,但现行教育内容跟大学生日常专业学习距离疏远,甚至很多学生不知道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安全问题。
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国家安全学是一个实践性强且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领域,普通高校新开课程普遍缺乏专门从事国家安全相关研究的教师,对现有师资也缺少国家安全专门培训。目前,普通高校的相关课程内容由原思政课教师团队主授,不可避免地过度依赖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授课模式,导致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下降。
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与大思政的融合
近年来,高校已经陆续在大思政课中开展国家安全相关内容教学,但在课程内容设置、实践功能融入、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改进空间。
协调“安全课程”与“课程安全”同向而行,优化国家安全课程设置。“安全课程”与“课程安全”是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旨在表明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在当前课程设置中的极端重要性。一方面,发挥国家安全课程与国家意志、国家战略、国家发展需求密切相关的现实性、实践性特点,加大国家安全内容在现有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框架中的占比。发挥好思政课程作为国家安全课程教学的主渠道角色,如在《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中以专门章节讲授国家安全专题内容,并开设《总体国家安全观》公共必修课程,在思政课教学中展现国家安全教育的思想性、全面性、系统性、复杂性、前瞻性。另一方面,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交叉学科及延展性的特点,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其他学科专业课中。探讨本学科能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贡献何种技术本领,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角度学习专业课,主动把个人学业发展与国家安全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构建“以行促知”的知行合一实践培养路径,完善国家安全教育实践功能融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从近十年出台的《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生物安全法》《国家情报法》《爱国主义教育法》等法律,以及《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教育部与科技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卫健委、国家文物局、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共同设立的一批实践教学基地可以看出,国家安全教育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以行促知”的实践性科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国家安全风险防范与识别能力。学生要结合自身专业主动了解世情、国情和社情,系统掌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认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树立国家安全底线思维。既要掌握传统领域底线安全问题,又要能够识别新兴领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以军训、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外出参观、基地研学、特色公开课、专题讨论、校园活动等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实践教育。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安全问题处置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和自觉行动意识,熟练掌握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开展跨学科实践,将专业知识与国家安全充分融合,深刻理解安全是基础、发展是目标,以正确的安全观指导实践,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一批研究中心、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参与政府部门实习、国内外调查研究、科技创新赛事、社会舆情监测、合作研究等实操性较强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中建立国家安全问题识别能力、处置能力、研究能力。
打造“多元化实战化”的教学团队,提升教师国家安全课程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在新形势、新使命的要求下,要着力打造“多元化实战化”的国家安全教师队伍,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作用。一方面,组建跨学科多元化的国家安全教师大团队。组织承担“安全课程”主体教学的思政课教师和开展“课程安全”教学融合的跨专业教师共同建立校级国家安全教育大团队,集中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培训,例如集体教研、集体备课,建立优质资源共享机制、跨学科经验交流机制。同时,充分发挥教工党支部、教研室、工作室等基层组织作用,在不同学科内部建立“课程安全”集体教研制度。另一方面,提升教师团队的“实战化”水平。整合校内外专门从事国家安全研究、国家安全管理的专家学者资源,通过选拔培训、重要项目委托合作、实践锻炼、国内外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师团队的“实战化”水平。紧跟国家安全领域的热点、重点、难点开展前瞻性实践,带领学生接触真问题和现实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