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城市韧性、考古学、新技术革命、思政教育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钟开斌:加快推进高质量韧性城市建设】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钟开斌认为,韧性城市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适应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和城市风险复杂多变的态势,必须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将韧性理念进一步嵌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领域、全过程,加快建设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筑牢城市运行安全防线。增强空间韧性。分级分类开展全要素、全过程、全空间的城市风险评估,全面摸清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长期结构化风险趋势和短期苗头性风险态势,在此基础上精准识别、科学划定城市风险区和风险防治区划图。增强工程韧性。依托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结果,把风险防治融入城市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工程,实现发展和安全互融互促。增强管理韧性。按照优化协同高效的原则,理顺城市安全治理体制机制,整合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力量和资源,融一体化监测、智能化预警、多信息融合、整体式管控于一体,提高集成化防范准备和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增强社会韧性。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开展韧性素养宣传教育,把韧性城市理念和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校和高校素质教育,逐步形成人人主动提升个体韧性、自觉践行韧性城市理念、积极参与韧性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摘编自《学习时报》
【斯钦、李建鑫:凝聚引领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力量】
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斯钦、内蒙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李建鑫认为,思政引领力的“思政”究其内在规定性即为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为主渠道、以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而“引领力”则为引导、带领的强大力量,因此,思政引领力即要求以思政教育为重要抓手,凝聚引领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力量。增强思政引领力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要充分发挥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不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促使党的创新理论有机融入思政课程。优秀红色文化资源、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是思政课教育的关键内容补充,发挥着重要的思政育人功能,是增强思政引领力必须充分挖掘、利用的优质教育素材。增强网络空间的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既是延展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空间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场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为创新增强思政引领力的方式提供可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思政教育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的思政教育,有助于扎实推进思政引领力的边疆实践。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王文汉:在“科学”与“人文”两个维度上理解考古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王文汉认为,考古学是通过分析古代物质遗存来研究人类历史的科学,它以物质遗存为研究对象,但最终目的还是研究人本身。因此,当思考考古学发展时,需要在“科学”与“人文”两个维度上进行理解。追溯我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宋代文化的兴盛为具有一定学术系统的金石学出现提供了土壤。儒家经典之学的提倡,考据学和小学的发展,使金石学达到了新的高度。近代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旗帜之一的“赛先生”(科学)逐渐扩展到各研究领域,而后有夏鼐等一批考古学家推动考古学在研究方法上的变革、奠定我国现代考古学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末现代文化学开始萌芽,随着对“文化多样性”的探讨逐渐成为文化学的主流,反映在考古学领域,呈现出陈胜前教授所指出的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的人文转向。本世纪初,人文传统的彰显再一次为考古学的变革创造出历史契机。当前,科技与考古融合渐成潮流,各种科学研究手段深度介入田野调查、勘探、发掘、整理各环节。“科学考古”更好地体现于田野考古挖掘、方法技术类考古、文物保护;“人文考古”显然在相关的交叉领域和边缘学科研究中体现得更为充分。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李鹏、史丹:经济学视角下的新技术革命】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李鹏、史丹认为,技术革命可以直接影响生产力与生产方式,是推动产业革命的直接驱动力。经济学视角下的新技术革命,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化。数字化是将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读的数字格式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高级形态。数字技术提升了劳动者的工作技能,极大改进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拓展了劳动对象和非物质形态的产品。二是智能化。智能化是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传感器、移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融为一体,能动地满足各种需求的属性。三是网络化。互联网是人们获取和交换信息的重要媒介。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结合诞生了物联网。相对于互联网侧重人与人或服务与服务之间的互动联系,物联网将人、物、服务链接起来,实现了智能化识别、跟踪以及监控管理,实现了实时数据传输和分析,提升了生产效率。四是融合化。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跨界创新成为各新兴技术领域的常态。制造业企业不仅包括生产制造业,同时也向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如研发、设计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延伸,二、三产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消失。五是绿色化。新技术革命更加注重低碳化和绿色化,促使绿色低碳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底色。
摘编自《北京日报》
(光明网记者 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