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中国式现代化、交通强国、就业、乡村治理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曲福田: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经验】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曲福田认为,省域在治理单元、空间尺度、历史人文、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其现代化实践对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具有重要意义。“走在前、做示范”是新时代江苏肩负的历史使命。江苏创造性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的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经验启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江苏的实践表明,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转变为中国式现代化省域实践的现实推动力,才能汇聚起全体人民的磅礴力量,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定吃改革饭是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显著特征。江苏始终坚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现代化实践的关键举措,瞄准科技体制创新这一“关键点”,抓住要素市场化改革这一“牛鼻子”,锻造扩大高水平开放这一“强引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这一“硬招牌”,省域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充分释放、持续增强。坚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发展战略反映国家意志、汇聚国家力量,既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打破区域发展局限的强大力量。坚持推动协调均衡发展。协调均衡既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进程中补齐发展短板的重要抓手。
摘编自《人民日报》
【许民强:大力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大连海事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许民强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交通强国建设取得良好开局。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要紧抓关键,多方面施策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在重大项目方面,要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交通运输装备智能化、绿色化和高效化转型升级。在税收优惠方面,通过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进一步消除重复征税,增加交通运输行业进项税抵扣,合理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加大对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园区的支持力度,优化交通运输网络布局。在监管调控方面,建立健全市场准入、退出和监管机制,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加强对交通产业发展的动态监测和评估,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供给情况,合理调控产业发展规模和速度。交通运输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建立技术研发平台和协同创新平台,加快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打破单一产业界限,促进产业间的联动发展。加快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将生态环保理念及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导向和目标要求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
摘编自《经济日报》
【唐任伍:大力发展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认为,就业是民生之基,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关系着社会稳定的大局。没有充分、稳定的就业作为保障,就无法保障人民的生活、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安定。拓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渠道。出台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加大对青年大学生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形成衔接校内校外、助力成长成才的服务支撑,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就业。留学回国人员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各级政府要关心支持他们,为他们提供同等享受就业创业的政策和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就业服务保障。大力挖掘适应退役军人就业的岗位资源,探索“教培先行、岗位跟进”就业模式,鼓励优秀退役军人按有关规定到党的基层组织、城乡社区和退役军人服务机构工作,引导退役军人围绕国家重点扶持领域创业。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完善及时发现、优先服务、精准帮扶、动态管理的就业援助制度。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组建区域劳务协作联盟,开展劳务品牌认定培育,完善就业服务、职业培训、权益维护一体化的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村外来务工人员开辟新的就业通道。发展多样化的就业新形态。要建设区域性行业性零工市场、功能化便捷化零工驿站等,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
摘编自《学习时报》
【向春玲:乡村治理要体现农民主体地位】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向春玲认为,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农民是乡村社会生产生活的主体,他们不仅是乡村治理的受益者,也是乡村治理的参与者。乡村治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乡村治理需深入了解农民真实需求和意愿,聚焦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本着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的态度,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科学有效的决策,要力戒经验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在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之前,一定要迈开步子,走出院子,去车间码头,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调研,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做忠实“听众”,取得真实可信、扎实有效的调研成果。人民是创造历史的英雄,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乡村治理强调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就应通过政策和机制创新,为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搭建更广平台、开辟更多渠道,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民归属感、责任感和成就感,激活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农民参与还有利于监督乡村治理的过程和结果,保障治理的公正透明和合法性,预防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发生。
摘编自《光明日报》
(光明网记者 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