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
首页> 理论频道> 经济社会 > 正文

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建设

来源:经济日报2025-01-04 10:27

  作者:郭丽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高质量做好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抓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肯定2024年“两重”政策实施成效的基础上,对2025年更大力度支持做好“两重”项目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2024年,扎实推动“两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通过稳定基础设施投资、带动新动能领域投资,有力支撑了全年经济增长,进一步推动了高质量发展。“两重”优先选取跨区域、跨流域重大标志性工程,已支持西部陆海新通道、东北黑土地高标准农田、“三北”工程等1465个重大项目建设,为增强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保障能力夯实基础。9月底以来,系统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提前安排了2025年的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按照符合投向领域、前期工作成熟、具备下达条件等标准,筛选并确定提前批次的项目清单,已按程序下达,涉及“两重”建设项目121个,预计将带动总投资约8800亿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有必要进一步加力支持“两重”项目建设。外部环境不利影响加深,积极应对不确定性风险和挑战,要从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谋划好“两重”建设,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集中力量支持办好一批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中的大事要事,这是以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主动选择。投资作为国内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两重”项目建设,也有利于挖掘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投资潜能,加快释放国内有效需求,为推动实现经济稳定向上、结构不断向优、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提供强劲动能。

  统筹做好2025年和未来几年的重点任务安排,要在总结和延续已有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加强财政和货币金融工具协同配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两重”建设事关全局和长远,与“十五五”发展需求密切衔接。要提前谋划“十五五”时期的重大项目,根据重要程度、急迫程度和项目成熟度,科学做好项目筛选,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关键是统筹抓好“硬投资”和“软建设”,做好“三个结合”。要把项目建设和配套改革结合起来,把实物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结合起来,把项目建设和民生保障结合起来,推动办好一批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

  强化目标引领,把握好“两重”项目的投资方向。要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口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优化资金投向和精准度,着力强化“补短板、增后劲”。重点区域要结合自身禀赋和资源特征,发挥主动性、能动性,从全局角度积极谋划储备一批符合“两重”要求、惠当前、固根本、利长远的重大项目。

  更大力度引导民间资本参与“两重”建设。更好统筹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发挥好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规范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引入民间资本。特别是持续破除市场壁垒,稳定民营企业政策预期和发展信心,推动更多民间资本参与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强自上而下组织协调,提升综合效应。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完成好“两重”建设各项任务。各地方要优化推动“两重”建设工作机制,强化项目谋划储备和资金筹措力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的项目管理,严把质量关、安全关,建设更多优质精品和放心工程。

  “两重”项目要与体制改革密切结合。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的同时,优化制度供给,用改革办法和创新举措破解深层次障碍。完善投入机制,优化投资审批流程,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提高投入效率,解决好当前与长远的矛盾和问题,扎实做好“两重”项目建设。

[ 责编:徐倩阳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 依靠技术攻关和要素配置推进农业现代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