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基础研究、消费、自贸区、新就业群体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尚俊杰:强化基础研究,深化对教育根本问题的理解】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基础教育中心副主任尚俊杰认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研究至关重要。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首先,要清楚其是“基础”的研究,是不通过广泛深入地实证性实验研究便难以验证或阐述清晰的问题。其次,必须明确其是特指“教育领域”内的基础研究,关注的是教育现象本身,旨在揭示教育本质与规律。再次,教育领域的基础研究是对学科领域内的重大问题(或基本问题、核心问题)作出解释,其研究成果通常表现为科学发现以及理论的建立与发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基础研究与实践脱节,它一定是问题导向、面向教育强国建设重大需求、有助于解决重要实际问题的基础研究。 当前加强教育领域基础研究,一是要加强学习科学研究,探究学习的奥妙,对人如何学习、如何促进有效学习等基础问题着重研究。二是要开展长期性、前瞻性、系统性、广泛性的基础研究。三是可以建设若干教育研究基础平台,为广大教育研究者提供数据等研究服务。如围绕国家重大课题开展大型调查,对其他研究者开放数据,从而全面提升教育研究质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
【綦鲁明:进一步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綦鲁明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做好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对解决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为进一步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提供了指引。社会再生产中的生产、分配、交换环节都需以消费为终极目的和根本驱动力。在外需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推动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增长,是畅通国内经济循环、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增强经济发展自主性的关键所在。大力提振消费,发挥消费的经济增长“压舱石”作用,提升内需在经济循环中的主动力作用,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通过扩大消费改善预期,激发经营主体内在活力,把潜在需求释放出来,促其转变为有支付能力的现实需求,将形成稳定国内各领域市场、有序化解风险、拉动经济增长与增加就业的强大基础动力。另一方面,利用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优势,为更多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开拓市场空间,将促使居民消费升级与企业技术进步、品牌创建、服务提质增效等相互耦合,推动供需实现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为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劲持久动能。
摘编自《经济日报》
【孙浦阳:推进自贸区制度集成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浦阳认为,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既出于传统的增加贸易机会、外汇创收等微观经济动因,也是实现经济功能升级、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尝试。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贸易试验区肩负着重大的制度改革使命和任务,需要推进制度集成创新才能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改革效能。一是要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制度、要素流动和产业准入制度、税收法治制度间的集成创新。这三类制度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基础性制度,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一方面要进一步厘清三类制度的逻辑关系,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过程中,以更大力度集成创新三类制度,避免出现创新成果相互抵消的问题,确保各项创新之间的有机衔接、相互支撑;另一方面要注重投资贸易要素保障制度衔接,注重长短期制度衔接,进一步巩固制度成果,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二是要以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制度集成创新。推进自贸试验区集成创新,要符合中国国情,也需要学习借鉴国际自由贸易区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具体的,要更全面、更高质量地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既要形成更高水平的货物贸易通关制度,又应在服务贸易方面进一步优化现有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模式,提高负面清单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提高人员流动政策透明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唐皇凤:带动新就业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和行业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教授唐皇凤认为,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难点,在于传统基层党建方式与新业态运作机制、新就业群体工作特性等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构建条块协同的责任体系。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涉及部门多、工作范围广。针对“谁负责”这一核心问题,要坚持“区域统领,条块联动”,构建分工明确、科学合理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优化组织设置,完善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新业态经济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新就业群体党员工作压力大、收入不稳定、流动性强,存在大量的“口袋党员”和“隐形党员”,急需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以实现分散党员的再组织,以此解决好党组织怎么建的问题。一方面,要聚焦组织覆盖“空白点”,建立常态研判与动态组建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要找准工作覆盖“薄弱点”,以灵活设置形式完善组织体系。注重分类指导,健全精准施策的工作体系。要及时追踪跟进新兴领域和新就业群体的动态变化,突出重点企业、区域、行业的党建,通过分类指导来精准施策,推动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发展。
摘编自《人民日报》
(光明网记者 李彬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