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旧动能转换、东北全面振兴、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自信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王一鸣:以制度创新助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制度创新能够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推动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必须加强制度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一方面,需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是严格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透明的商业规则、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创投、风投等创新金融业态,充足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人才供给,进而保障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发挥。另一方面,需要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机制。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基金,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科技企业的资金需求,支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更多地投向科技创新;积极探索信贷融资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拓展商业银行参与股权投资支持科技创新的空间;运用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降低金融服务科技企业的隐性成本和风险。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相关领域改革。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数据基础制度,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进政府科技计划管理,加强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加快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价值的收入分配机制。
摘编自《人民日报》
【孙涛: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能动作用,加快推进东北全面振兴】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孙涛表示,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系统以提供智力支持的方式深度参与其中,以实现两者的协同共进。当前,面对东北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全面振兴的新变化新要求,东北地区高等教育必须充分发挥自身能动作用,结合短期需求和长远目标,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高水平的智力支持。一是针对现实问题,提高供需适配性。高等教育要聚焦东北全面振兴关键领域,凭借自身研发优势,借助科技创新助力东北地区解决产业转型、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等现实问题,主动谋求与当地龙头企业合作,解决“卡脖子”科技难题,实现高层次技术服务、高质量人才供给与高价值资源反馈的多赢。二是树立共同体意识,发挥多方合力。一方面,高等教育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东北地区当前经济环境等实际情况,增强服务针对性,结合地方产业结构进行人才与科技成果输送。另一方面,作为高等教育服务的承接方,东北地区也应该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多资源支持,助推高等教育振兴,并不断优化服务渠道。三是面向长期需求,优化体制机制。一方面,应着眼于当下,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等方式满足当地发展的迫切需求,保证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应面向未来、服务长远,立足符合地区特色的东北全面振兴发展方向,结合时代发展趋势,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深度融合,谋求高等教育服务东北全面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光明日报》
【曾铮:以既“放得活”又“管得住”为重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室主任、研究员曾铮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这是在我国独特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释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初显成效的背景下提出的重大命题,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应完善“放得活”的体制机制。适度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科学确定市场准入规则,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有序放开要素流动,加快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要素价格的机制,促进各类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持续放低区域壁垒,全面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积极扩大制度型开放,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另一方面,应优化“管得住”的体制机制。牢牢管控垄断行为,强化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反垄断,依法稳慎推进重点领域经营者集中审查,深入开展民生领域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有效管理经济外部性,积极采取财政转移支付或市场交易等方式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强化对重点市场和市场基础设施的跨部门协同安全监管,构建经济社会重大风险的预警和处置机制;切实管顺信息透明,推动各级政府完善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完善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平台;着力管好市场环节,推动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推动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联动建设和管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高安安、邓国峰:夯实文化自信根基,为强国建设凝聚精神力量】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安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邓国峰表示,新征程上,我们要学习领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夯实文化自信根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一方面,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原始力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文化因子,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其生命力,在推陈出新中增强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强大动力,全面把握传统文化中具备创新价值的现代性因素,加快构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事体系,在守正创新中增强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荣誉感和自信感。另一方面,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要在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中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在全社会弘扬革命先烈远大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精神、崇高的革命道德,用红色基因补钙壮骨,坚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攻坚克难、开拓前进的信心。要在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中坚定文化自信,充分调动红色资源保护和研究的力量,通过优化配置使红色资源相互联结,进而形成革命文化的放大效应、综合效应,为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积蓄文化力量。同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新成果的引领下增强文化自信的动力,必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鼓励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探索,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精髓激发文化自信活力,坚持创新方法手段与创新体制机制相结合,促进文化生产者、生产资料、生产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从而推进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全面繁荣。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