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兴凯(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理工大学基地研究员)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一项长期性、战略性重大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议》进一步强调要“健全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当前,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浪潮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交汇融合,这种叠加发展态势既为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老年群体数字适应能力提出新的挑战。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红利,不仅是增进老年人福祉的迫切需要,也是助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数字时代老年人口:机遇与挑战并存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老年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互联网、智能手机、移动支付等应用日益普及,深刻改变着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在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社会参与、社交娱乐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依托便捷的数字服务,老年人可以轻松获取健康资讯、享受在线问诊、便捷缴纳水电费、体验线上购物的乐趣,以及随时随地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提升生活品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拓展社交圈,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赋予老年人更多参与社会、展现自我、实现价值的机会,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信息时代,拥有更加充实、更有尊严、更具幸福感的晚年生活。
然而,在拥抱数字化便利的同时,老年人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挑战。首先,“数字鸿沟”依然存在。部分老年人由于缺乏数字设备、缺乏相关技能或对新技术存在抵触心理,难以充分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捷。其次,网络安全风险凸显。虚假信息、网络诈骗等问题时有发生,老年人由于辨别能力较弱,更容易成为受害者,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另外,数字产品和服务的适老化水平有待提升。一些应用界面复杂、操作繁琐,甚至暗藏诱导性广告和消费陷阱,给老年人的使用带来困扰。数字环境的难以适应性,导致部分老年人出现“数字失能”现象,在获取信息、享受服务、参与社会等方面成为“数字弱势群体”,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
二、凝聚多方合力,激发老年人数字潜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弥合“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数字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更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等多方主体的协同,凝聚多方合力作用,有效激发老年人数字潜能,助力其跨越“数字鸿沟”,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助力人口高质量发展。
政府主导,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保障。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出台针对老年人数字能力提升的专项行动计划,构建系统性、全方位的支持体系,进而为老年人数字能力提升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具体来说,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用于支持老年人友好型数字产品和服务的研发,资助老年人数字技能培训项目,建设和完善老年人数字服务平台。二要完善老年人数字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针对老年人的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营造安全、诚信、有序的数字环境,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三要持续推进政府服务、公共服务及商业服务的适老化改造,简化操作流程,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渠道,如语音服务、人工服务等,切实降低老年人使用数字服务的门槛。另外,还要健全并严格落实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政策,强化监管,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确保老年人在使用数字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不受侵犯,增强老年人数字安全感。
社会协同,构建多元化服务支撑体系。社会组织、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应积极参与,共同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服务支撑体系,赋能老年人乐享数字生活。第一,提供多样化、差异化的精准培训服务。引导社会组织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平台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涵盖智能设备使用、网络安全知识、常用App操作等内容,提供分层分类的培训课程,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第二,优化适老化产品供给和服务支撑。鼓励企业结合老年人的特定需求,提供老年人友好型数字产品和服务,充分考虑老年人关注的界面友好性、操作便捷性、功能实用性,如大字体、大音量、语音助手、一键呼叫等,降低老年人使用数字服务的难度。在社区、养老机构等场所设立老年人数字服务站点,发动志愿者、社会工作者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帮助,解决老年人在使用数字设备和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三,提供心理支持与激励引导,增强学习积极性。建立心理支持机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对新技术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设立参与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培训和学习活动的老年人给予奖励,如颁发学习证书、提供学习补贴、赠送小礼品等,激发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
家庭助力,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家庭建设,家庭是老年人学习数字技能的重要港湾,子女、孙辈等家庭成员应充分发挥“传帮带”的反哺作用,为老年人融入数字时代提供支持和帮助。在家庭生活中,子女、孙辈等家庭成员应耐心细致地指导老年人学习使用数字技术,避免急躁情绪和不耐烦的言语,营造轻松、愉悦、包容的学习氛围。积极回应老年人在使用数字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帮助他们顺利跨越技术障碍。同时,要不断增强老年人数字自信,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数字生活,如在线学习、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电子支付等,提升老年人在数字生活中的融入度、参与度和获得感。另外,还要经常提醒老年人注意网络安全,提高防范意识,防范网络诈骗、电信诈骗等风险,保护其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
构建数字包容社会,让老年人平等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是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强化跨部门协同,整合全社会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最终消弭“数字鸿沟”,助力老年人积极健康融入数字化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同时,更要着眼长远,将数字素养教育贯穿始终,在年轻一代中厚植数字适应能力,从源头上化解未来可能出现的数字代际差异,为建设数字中国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本文为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SR23-00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