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优化消费环境、未来产业、民营企业、“投资于人”政策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徐丹丹: 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优化消费环境】
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徐丹丹指出,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使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去年以来,我国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发力显效,基本生活类和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服务消费需求不断释放,线上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我们要打好提振消费组合拳,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促进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提升消费的核心在于通过优化收入分配促增收、完善保障政策减负担。增加优质供给,释放消费潜力。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在优质产品、服务及新型消费业态方面,供给体系仍存在短板,制约了居民消费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活力。良好的消费环境是促进消费的重要一环,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增强消费者信心,从而激发消费活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增强消费动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能够通过高质量供给,形成投资和消费良性互促,增强消费动能。
摘编自《人民日报》
【胡拥军:聚焦未来产业发展,持续战略性深耕】
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产业和平台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胡拥军指出,具身智能技术加速落地应用、低空经济蓬勃发展……近年来,中央围绕“培育未来产业”作了一系列部署,各地纷纷落地推进培育未来产业的实施方案、投资计划、改革举措,未来产业呈现破土出苗、拔节成长之势。中长期最具潜力的“高产田”“稳产田”在未来产业,必须聚焦未来产业发展,持续深耕战略性、先导性领域,将潜在势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未来产业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战略必争之地,我国与发达国家处于未来产业发展的同一起跑线,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锻造非对称技术产业优势不容错过的战略机遇。我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应用优势、最完备工业体系的产业配套优势,为培育未来产业从或然走向必然提供了肥沃土壤。培育未来产业是从一颗种子到一片粮田的长周期过程,需要高度重视“农情墒情苗情”。与成熟阶段的传统产业不同,未来产业尚未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未来产业的支持政策不能去搞“大水大肥漫灌”,需要有温光水气肥的精准调控。当然,培育未来产业也不能揠苗助长,而要有战略耐心,善于墩墩苗,给予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成长的空间,探索建立“边孵化边调整、边培育边调试”的市场导引制度,建立寓治理于服务的未来产业治理模式,给予初创企业一定的成长“包容期”。
摘编自《经济日报》
【尹志超: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尹志超指出,民营经济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面对全球科技竞争加剧、产业升级加速的形势,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动能,对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为此,必须大力优化创新生态,健全支持政策,强化要素保障,以更精准有力的举措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民营企业具有开展科技创新的优势。民营企业扎根市场,具备敏锐的技术洞察力,能够迅速捕捉行业需求,实现应用场景驱动的产业化;民营企业以市场回报为导向,更注重技术的市场化应用,积极推动创新成果的快速商业化;民营企业通过灵活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构建持续的技术创新动力。更好地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应从制度保障、资源供给、协同创新和政策扶持等多个层面综合施策,构建全链条、多维度的创新支持体系。例如:完善制度供给体系,优化公平竞争环境;优化要素配置机制,破解融资和人才瓶颈;培育协同创新生态,增强产业链创新韧性;形成精准高效的政策扶持体系,稳定企业创新投入等。
摘编自《光明日报》
【盛朝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多途径落实“投资于人”】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指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投资于人”,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宏观政策导向的进一步聚焦和优化。“投资于人”是指将资金资源投入人的能力提升、健康维护、职业发展和潜力开发中,通过加强社会保障、改善收入、提高生活品质以及鼓励创新等,促进个体能力的提升,增强人的生产力、创造力和活力,进而创造长期价值、增进社会贡献。“投资于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投资于人”涵盖教育、医疗、就业、消费、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公共服务优化等多个领域,需要宏观政策进一步加力给力,构建人力资本优先的发展生态。例如:经济政策明确“投资于人”导向。适应发展阶段变化,加大对人力资本、家庭生育、生活质量等投资。把扩大消费和增加有效供给结合起来,适应消费升级的高端化、绿色化、服务化、智能化、融合化等趋势,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养老、托育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个性化、多元化优质服务的供给,既扩大有效投资,又释放消费潜力。教育政策突出“投资于人”导向。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
摘编自《解放日报》
(光明网记者 郑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