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葛红玲(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孙晓凤(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后)
数字经济是伴随着数智文明兴起的新经济形态,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也正在重塑生产力的要素结构、动力机制及发展模式,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代表,构成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典型范式。深入研究数字经济赋予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质和逻辑范式,是丰富和完善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对于把握时代变局、抢占发展先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数字化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般属性和质态特征
认知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是要揭示新质生产力的特质。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的产物,注入了时代基因,具有时代特征。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广泛应用并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化成为时代的基本底色,数化万物改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运行逻辑,也改变了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逻辑。新质生产力正是在这种巨大的经济社会结构性变迁中孕育而生的,是生产资料、生产方式在颠覆性的数字化变革中重新组合、不断创新和优化演进的结果。所以,数字化构成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基因,赋予了新质生产力新的内在属性和外化质态。
从属性上看,新质生产力完全不同于既往工业经济时代的生产力,数字化赋予新质生产力新的动力属性、要素属性、工具属性、生产属性和价值属性。数字技术群落的创新应用成为新时代生产力形成的新动力,数据成为新要素并发挥关键要素作用,与此同时,生产工具、生产资料也被快速数字化,数字化的动力、数字化的要素、数字化的工具加快了生产方式和价值创造模式的数字化重构,由此形成新的生产力质态和结构关系,构成新质生产力。可见,数字化重构了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以数字化为始端的生产力的重新演化,是不同于工业时代的生产力创新。新质生产力具有数字化基因的独特属性,而不是工业经济体系下旧质生产力的延伸提升。
从质态上看,新质生产力数字化属性正在不断外化,并日益显性。一是生产要素数字化程度日益提高,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在不同程度地数字化。二是企业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程度日益提高。数字技术、数字经济驱动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日益提高,对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三是经济的数字化程度日益提高。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与传统实体经济不断融合,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日益趋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经济对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大,经济社会日益趋向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质态。
以需求端为起点重塑价值创造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逻辑
数字化突破了工业时代的信息不对称、资源边界以及供需割裂问题,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理论上可以有效实现需求端与需求端的融合、需求与供给的融合、供给与供给的融合,从而打破传统生产力价值创造的逻辑,产生全新的要素组织方式和生产方式,形成新质生产力新的价值创造逻辑,即资源配置从供给主导转向需求主导,生产活动从权利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产品输出从标准化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供给,从生产什么消费什么转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
数字化打破供求两端分割的底层结构,数据实现供需两端的连接和融合,数字技术带来需求信息向生产供给端的即时传递,数据要素扩展了生产的资源边界,这些使不断升级的需求能够得到更为及时、高效、便捷、精准的满足,使以需求为主导的生产力成为可能并得以实现。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需求端为起点来配置资源、组织生产的经济活动。需求主导生产力的形成,是新质生产力的始动因。
以数据为基础的生态化驱动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模式
不同于以往历次的科技革命,新一轮科技革命是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技术群落性的创新突破,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数字孪生等多种数智技术创新相继迸发,首先就是赋予新质生产力全新的、多源的、动态化的动力结构,而非单一的技术驱动。多种数字技术融合应用、相互促动,不仅创造了层出不穷的新智能化生产工具,也直接改变了社会资源结构,数据的作用和价值凸显。各种数字技术叠加并智能化广泛应用形成一个万物互联、万物数化的世界。在这个数化万物、数联万物、数融万物的世界中,在多源技术创新驱动的产业颠覆性变革中,生产力驱动机制发生结构性变化,由多源、单点发力逐渐向生态化系统驱动模式演进,形成新质生产力新的动力系统。
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生态化动力结构系统为驱动机制的生产力系统。不同于工业时代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来提高生产力效应的机械驱动机制,数字经济赋予新质生产力以数据为基础、以各种IP为核心、以自组织链接为特征、以生态化结构为动力的驱动模式,形成一种多源的、高效的、有机的驱动机制,这种生产力驱动机制具有极强的生命化的主动性、适应性和自调节性,不仅可以放大生产力效能,还可以激发出无限新的生产力潜能。
以创新为引擎的共创共生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结构范式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以创新为引擎,以共创、共生为本质特征的生产力结构。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技术的驱动,改变了事物连接的底层逻辑,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方式和组织关系,形成新的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这种关系反射到经济层面,推动经济主体关系不断从竞争关系转向竞合关系,再到合作共赢关系;反射到企业层面,在以需求为主导的融合趋势下,纵向上,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不断走向协同、融合、共创、共生和共享,横向上,供需两端企业也在不断走向双向协同、融合、共创、共生和共享。协同、融合、共创、共生、共享成为与数字化生产力相适应的一种普遍的组织关系和生产力结构。这种生产力结构关系以服务共同的用户为引领,以高效、精准、集成的供给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元的、动态的需求,共同创造高质量的生产力,也能更好地释放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减少生产过剩和浪费,避免周期性危机的出现,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发展。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高效能、高科技的生产力,融合了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有效破解传统经济发展弊端提供了方法和路径,开辟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式、新路径。当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当务之急是要深化对新质生产力本质的认识,从理论上廓清新质生产力的逻辑特征和内涵特质,厘清数字经济赋予新质生产力形成发展的实践进路和逻辑脉络,加强新质生产力实践的理论总结,跳出传统生产力研究框架和惯性的思维定式,站在时代的高度和数字化大背景下,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质和逻辑范式,以新思维、新视角、新框架构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体系,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实践提供有益指导,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