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理论学术动态导读】赵新:统筹推进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首页> 理论频道> 动态导读 > 正文

【理论学术动态导读】赵新:统筹推进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2025-05-13 12:24

【理论学术动态导读】赵新:统筹推进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人工智能、习近平经济思想、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赵新:统筹推进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赵新表示,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其一,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要进一步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持续加强基础研究,集中力量攻克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构建自主可控、协同运行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其二,营造良好发展生态。要构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与公众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同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以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其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我国拥有庞大的理工科人才队伍,要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完善人工智能科研保障、职业支持和人才评价机制,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李政: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李政认为,习近平经济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和典范。一方面,习近平经济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回答时代之问。如针对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结合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并进一步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又如,面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提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协同推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再如,着眼于国内外市场连通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循环思想,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另一方面,习近平经济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赓续中华文脉。如我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习近平总书记将其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了对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如,中华传统文化倡导“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阐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实现了对传统生态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何瑛: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把握未来产业的方向】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长聘教授、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何瑛指出,未来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先锋,是最具未来战略决定性的产业,具有产业不确定性、原始创新依赖性、技术路径颠覆性等特点。必须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视角把握好未来产业的新方向、新模式、新动能,做好产业布局,助力企业抢占未来产业国际赛道,进而打造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以前沿技术革命为引擎催生未来产业,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实现颠覆式突破,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在技术突破方面,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够推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基因技术等前沿科技产生聚变效应,引发技术革命并颠覆传统计算方式;在业态突破方面,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够促进元宇宙、Web3.0等数字业态涌现,推动企业衍生出以AR/VR技术支撑的沉浸式消费场景等虚实相融的跨界融合业态;在模式突破方面,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型经济模式不断涌现,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开拓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渠道;在产业突破方面,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能够促使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深度融合,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助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制造、先进材料等领域交叉创新,孵化出合成生物制造、脑机接口等新型产业。另一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促进数据要素与未来产业深度融合,持续发挥要素组合效能。数据要素嵌入未来产业生产全流程,推动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赋能传统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倍增,从而优化生产流程、辅助企业决策、把握市场需求;数据要素嵌入推动了传统、新兴和未来产业间的智能融合和交叉融合,不仅通过优势互补提升了产业间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催生出新的产业形态。

  摘编自《光明日报》

  【姚建明:协同发力做强低空经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建明指出,发展低空经济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带动作用,是满足需求、带动新产业崛起的重要途径。当前,低空经济仍处于发展初期,需在以下三方面加以关注。首先,发展低空经济应避免同质化。要因地制宜、加强创新,必须考虑清楚发展低空经济的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痛点、应用场景和用途等,才能更好地通过模式创新、技术研发、设备制造、运营优化来挖掘低空产业及关联产业的价值。其次,要强化安全和技术创新。要综合考虑技术研发、飞行器设计、制造工艺、飞行路线和网络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系统集成与测试、风险预警与防范等多个方面,确保低空运行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最后,要完善相关政策并积极宣传引导。要加强顶层设计,合理布局低空产业和关联产业,研究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培养低空经济发展的社会文化,让民众接受并参与低空经济发展,挖掘更多可共享资源(如私域屋顶、阳台、院落等),统筹协同推进低空经济发展。

  摘编自《经济日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理论学术动态导读】赵新:统筹推进我国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 责编:刘梦甜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提高粮食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