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刘奇(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人类社会已经从“温饱时代”走进“丰裕时代”,从“活着时代”走进“活法时代”,让经济建设朝着人的建设转型,正成为这个时代的新走向。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人,在现代化的农民。一个现代化的农民,需要完成四个阶段的跨越,即从小农人变为市场人,从市场人变为社会人,从社会人变为现代人,从现代人变为新农人,新农人就是现代农民。
从小农人变为市场人
小农人的特点是自给自足,自食其力。中国农民在改革开放之前的几千年里,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人。改革开放之后,农民粮食丰产了,卖了钱,口袋里有了余钱就从事二、三产业,发展乡镇企业,但农民是带着两腿泥走进二、三产业的,商品意识淡薄,市场经济知识更是缺乏,挣了钱就揣进口袋,需要花的时候就掏出来花,什么成本核算、进账出账,统统没有这些意识。中央发现这个问题,就在安徽阜阳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改革试验区,专门开展乡镇企业制度建设试验,后来延伸到整个农村综合改革。随后,农民有了商品意识,有了市场知识,知道思考“春天种什么对,秋天卖什么贵,什么农资最实惠”。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变得复杂了。一些新的市场形态、市场模式、市场业态都不断出现。山东曹县原是一个贫困县,就是因为抓住了淘宝这么一个新的模式,很快就富起来了。现在全世界的演出服和汉服大部分都是曹县生产的。还有创意经济,很能创造价值。现在比较流行的叫情绪价值。像淄博的烧烤、天水的麻辣烫、荣昌的卤鹅,都属于发掘情绪价值的一种市场行为。
从市场人变为社会人
成为市场人之后富裕起来了,至少有两件事要做,一个是社会担当,一个是社会合作。
社会担当就是富了之后该尽的社会责任、社会义务必须尽。可以说,今天中国农民是5000年文明史上最幸福的。前所未有的衣食无忧,前所未有的居有所安。通过脱贫攻坚,吃穿住问题是彻底解决了。前所未有的时间闲暇,农民说一年十二个月,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空闲。前所未有的轻松劳作,那些强体力劳动很多都被机械化代替了。前所未有的无徭无役,农业税成为历史名词。前所未有的大病统筹,过去农民得了大病就是等死,现在有统筹。前所未有的交通便捷,村村通全面实现。前所未有的城乡两栖,很多农民想住城里就住城里,想住乡下就住乡下。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能只要权利,不讲责任和义务。
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考证我们的先祖有六大人种,有五个人种已经消亡,只有智人人种繁衍下来,今天生活在地球上的八十多亿人的祖先就是智人的后代。为什么那五个人种消亡了,这个人种能繁衍下来,就是因为这个人种他会编故事,让大家团结协作共同做一件事,所以生存下来。合作不光是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怎么构建,那就是要合作。社会合作大体分为五个层面,一是利益共同体,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二是情感共同体,共同的情感是合作的黏合剂。三是文化共同体,共同的文化是合作的路径。四是价值共同体,共同的价值观是合作的标准。五是命运共同体,共同的命运是合作追求的目标。
从社会人变为现代人
我们今天面临的是四个大爆炸的科技浪潮。新的高科技浪潮使我们接受知识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知识传播的载体看,农业文明时代我们是读天地之书,通过观察自然规律掌握一些需要掌握的知识。二十四节气就是通过观察自然变化总结出来的。工业文明时代,我们读文字之书。通过文字的交流学习知识。今天我们进入信息文明时代,读的是视频之书,通过视频学习知识。从知识传播的温度看,靠语言文字传播是“冷传播”;靠电视电脑传播是“热传播”;靠短视频传播就进入“沸传播”时代,瞬间就能炒得一件事沸腾起来。
在如此纷繁多变的背景下,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需要把握好五个度。第一个是高度。所谓高度就是你定的目标与人生追求。比如打工者都是去打工,有的人他不是只想挣钱,而是重点关注那个老板怎么经营,怎么管理,就学老板的本事。有些人一心只想去挣钱,什么时候升职,什么时候提薪。有些人是只要按时上下班,到月发钱就行。目标不同未来的发展就会大不一样。第二个是深度,所谓深度那就是对某项专业你要精,要有一招鲜吃遍天的这么一个功夫。第三个是广度,理论上叫可移动能力,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不行我干其他的。第四个是力度,市场瞬息万变,因此决策要有力度,快刀斩乱麻,不能优柔寡断。第五个是温度,现代人不能是个机器人,要有情感,用情感和社会成员搞好团结。要做个现代人,把握好这五个度最关键。
从现代人变为新农人
现代人想变成新农人,还有许多方面的功课要做,有许多原则要遵循。像那些发达国家的人想当农民,就得有资格证。要成为新农人、现代化的农民,至少以下几个方面要做好。
一是常读三本大书。就是天地之书、文字之书和视频之书,这是人类的阅读史。从事其他职业,只需要读文字之书和视频之书就行,从事农业三本大书必须一起读,特别是现在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极端的背景下,如果不注意观察,会吃大亏。
二是树立三物思维,就是植物、动物、微生物必须循环利用。中华民族上万年的农业文明就是靠三物循环利用不断向前发展的。从逻辑上看,植物是生产者,动物(包括人)是消费者,只有微生物是分解还原者。它把植物动物的残渣废料,包括人畜粪便分解还原,再作为植物的肥料参加下一轮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微生物就没有生存的地方,所以土壤质量越来越差。从土壤改良做起,才能提高我们农产品的质量。三物思维的关键就是多用有机肥,使微生物参与循环。
三是遵循三大规律。工业品只需要遵循市场规律,赚钱就做,不赚钱不做。但是农业不一样,要遵循三大规律。一个是自然规律。工业品是工人无中生有造出来的。农产品不是农民生产的,农产品是自然之物,没有麦种种不出小麦,没有鸡蛋孵不出小鸡,是自然之物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农民只不过是帮助农产品提高产量、提高质量。第二个就是市场规律,不赚钱不行,不可持续。再一个规律就是社会的刚性需求规律,就是要保障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提供足够的食物,赚钱不赚钱,都要种,都要养。
四是融合三次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去我们是重头轻尾,有头无尾,大头小尾,只重生产,加工销售管得少。今天要首尾相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是培育“三农”情怀。做“三农”工作要时刻保持这个情怀,没有情怀是做不好三农工作的。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人才不能光靠引进,引进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生于斯长于斯的原住民才是乡村振兴的支柱人才。
六是要争做全科农民。现代农民,一定是一个全科农民。我们有全科教师,有全科医生,农民也应该是一个全科的。坐在办公室用手机遥控,那只是某个专项技术。农民不光要懂农业技术,还必须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什么都会一些,是通识型人才,从小就要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全能型的现代农民。